肺气肿冬季高发 防范是关键
2018-01-25 09:32:44   来源:昆明日报
分享至:

特邀专家 赵敏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北区医院(盘龙区人民医院)内二科主任,主任医师。盘龙区呼吸专业学科带头人,全科医学全国青年委员,云南省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及云南省医师协会呼吸专委会委员,盘龙区人大代表。从事临床工作24年,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气温骤变的冬季,往往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高发季节,老百姓所说的“肺气肿”就属于此病。随着冷空气的入侵,如果不注意保暖或及时添加衣物,就很容易发生流感或肺炎,患有慢阻肺病的患者病情会因流感或肺炎的发生而发作或加重。因此,中老年人一定要小心预防。

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呼吸系统症状和气流受限。从环境因素的角度看,吸烟、生物燃料、职业性接触、空气污染等因素是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之势。目前我国慢阻肺患病人数超过6000万,吸烟者高于非吸烟者。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患者常会出现呼吸困难,或“透不过气来”,痰过多以及慢性咳嗽等表现,病情严重时,连上楼梯这种日常活动都可能感到困难。

在急性发作期过后,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并且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经常反复发作,而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

缓慢起病 反复急性发作

赵敏介绍,慢阻肺常缓慢起病、反复急性发作,多发生在中年以上,早期常无异常体征。根据病情进展,病程可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稳定期。急性发作期在短期内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多,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稳定期的患者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轻微。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和气促。

长期、反复和逐渐加重的咳嗽,轻症患者一般仅在寒冷季节发病,晨间较重,白天较轻,晚间睡前有阵咳或咳痰。气候转暖时,咳嗽减轻或消失。重症患者四季均咳,冬季更甚。

咳痰多为白色黏痰或白色泡沫痰,合并细菌感染时痰量增多,转为黄色脓痰,如出现绿色脓痰,提示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感染。有时剧烈咳嗽可有血丝痰或痰中带血,清晨痰量较多。

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早期仅在劳动或上坡、上楼时感气促,以后在轻微劳动、平地走路甚至休息时也感气促。合并感染时,咳嗽、咳痰、气促加重。部分患者由于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或继发感染时,常伴有喘鸣音。严重时常有哮喘样发作,气急、不能平卧,最终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

戒烟可延缓呼吸困难的发展

吸烟是慢阻肺发病最主要的原因,戒烟可延缓呼吸困难的发展。另外,使用空调的家庭一定要注意经常清洗。慢阻肺的患者在吸入空调里可能蓄积的灰尘和污染物质后,很可能会瞬间发病甚至病情恶化。

慢阻肺患者预防发病希望能做到:有吸烟习惯的患者,选择戒烟;可自备支气管扩张剂包括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定量吸入器)和缓释茶碱,发作时使用以缓解症状;可采取家庭氧疗或去医院接受持续低流量氧疗;如因细菌感染所致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发作,可早期去医院经医师指导接受抗生素治疗;如易感流感或肺炎,可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每6年接种一次肺炎球菌疫苗;情况特别严重的患者,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好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北区医院(盘龙区人民医院)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开展了中医中药、耳穴压豆、穴位贴敷、针灸理疗、豹纹拔罐、冬病夏治等中医特色治疗慢阻肺,以降低治疗成本,减少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强度,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减少复发率和死亡率。

该院目前已研发了2种院内制剂:咳喘宁合剂和哮喘平合剂,经报批取得了专利及正式的院内制剂批准文号,其中咳喘宁合剂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效果良好,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据了解,该院内二科于2009年下旬成功申报了“中央补助地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专病项目。2010年成为云南省慢阻肺重点专病科室。2014年成功申报成为呼吸专业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014年下半年启动了云南省临床重点专科——呼吸内科的建设工作。2015年在区级医院率先开展了支气管镜诊疗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呼吸系统疑难疾病诊疗能力,填补了该院的空白。开展呼吸支持技术为危急重症患者提供有效治疗方法。该科室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近几年实践证明:能够减少平均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提高疗效,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科室积极开展双向转诊及对口帮扶,对口社区、辖区居民开通就诊及住院绿色通道;协助下级医疗机构进行重症患者的抢救、转诊。还成立了“慢阻肺病友俱乐部”,倡导患者及家属戒烟,提高戒烟成功率,尝试开展肺运动康复,加强慢阻肺稳定期管理,发挥二级医院特色优势,以提高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记者 彭惠玲)

责任编辑: 赵琳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