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频道/ 母婴
孩子很多“小毛病”都是病 得治
2018-01-25 10:42:12   来源:昆明日报
分享至: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某些隐性疾病无暇顾及或不以为然,而这些病如不及时治疗,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将会产生不良影响。

像尿床,专家提醒:“尿床是一种疾病,一般治疗3个月左右就能治愈,如果不治疗,哪怕孩子成年后也可能发生。遗尿症是目前威胁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像打鼾,专家提醒:“孩子越长越丑和打呼噜有关,是一种病。小孩打鼾可能会引发儿童智力低下、长不高、多动、甚至越长越丑等一系列问题。”

孩子每周尿床三次以上 切勿掉以轻心

家住呈贡区的豆丁(化名)今年6岁半,从小就是个“尿床王”。家长赵女士告诉记者:“以前以为孩子慢慢长大就好了。可谁知现在6岁多了,尿床的现象仍旧没有好转。每周还是要尿床三四次,所以赶紧带到儿童医院就诊。”赵女士非常头疼,担忧儿子是不是患上了什么疾病。

专家解读

云南儿童患病率高于10%

儿童尿床到底是不是病?昆明市儿童医院肾脏风湿免疫科、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夜遗尿诊疗中心主任赵波表示,尿床是一种疾病,一般治疗3个月左右就能治愈,如果不治疗,哪怕孩子成年后也可能发生,成人的患病率在1%左右。目前,很多家长不重视,总是认为尿床没有什么大毛病,长大自然就好了。赵波提醒,对于尿床,切勿掉以轻心。

赵波说,尿床在医学上称为“儿童夜遗尿”,在临床上是指5周岁以上的孩子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发生无意识排尿的情况。3岁以下的儿童尿床比较正常,对于3至5岁学龄前儿童每周尿床7次以上,伴有午睡尿床,或伴有白天尿频、尿急、尿裤者,也应到专业医生处就诊。

有些家长不以为然,认为孩子尿床没什么大不了。殊不知长此以往,会给孩子和家庭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遗尿症会影响患儿自尊心与自信心,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焦躁、多动进而使患儿体质下降,引起其他疾病。

赵波表示,遗尿症是目前威胁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家长需要引起重视。从国内的数据来看,儿童夜遗尿症患病率在10%左右,而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夜遗尿诊疗中心目前收集的数据来看,云南儿童患病率要高于10%。

缺乏“血管加压素”导致孩子尿床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尿床呢?赵波介绍说,是孩子缺乏一种叫作“血管加压素”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在晚上会分泌得更多,告诉肾脏少产生些尿液,所以即便是孩子的膀胱容量是正常的,缺少了这种物质,膀胱也不能储存这些多余的尿液。其次,孩子的膀胱容量不够大,储存不了孩子整晚的尿液。最后一个原因是,虽然孩子的膀胱容量足够大,但在满之前就发生了痉挛,导致它排出了尿液。除了这三个原因外,便秘、喝太多饮料、家族遗传史、不能从睡梦中醒来也是导致孩子尿床的原因。

三种方法可治疗

赵波介绍,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夜遗尿诊疗中心,有专门治疗这一疾病的门诊,主要采取医药治疗、遗尿报警器、膀胱功能训练三种方法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给孩子口服一种叫“去氨加压素”的口服片剂,这种方法起效最快。遗尿报警器治疗,主要是在孩子睡觉时,把遗尿报警器放在内裤上,通过传感器和探头,在孩子排尿时触发警报器,叫醒孩子起床排尿。此外还有膀胱功能训练治疗,一般儿童的膀胱可容纳300毫升左右的尿液,白天鼓励孩子多喝水,有意识地使膀胱多存尿,当每次尿量达到350毫升以上,患儿的膀胱便具备了一定的贮存尿液的功能,然后再训练孩子排尿中途停止再排尿,以训练膀胱括约肌的功能,达到患儿可以自己控制排尿的目的。这种方法较适用于夜间多次尿床或有白天尿湿的孩子。

赵波提醒,儿童遗尿症治疗需要医生、患儿与家长的全面配合,结合生活管理、心理治疗等多种方法,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孩子出现尿床的情况后,家长切勿批评指责,否则会加重孩子尿床现象。在生活习惯和饮食控制上,也要注意,如晚饭后少喝水,睡前少喝牛奶,睡前注意排尿。

(记者 黄河清)

 

孩子越长越丑 可能是打鼾引起的

“这孩子小时候长得很好看,不知道为什么会越长越难看。特别是从侧面看下巴又短,还往后缩,整个面部轮廓就和原始人一样。”市民黄女士说起孩子的变化,总是愁眉苦脸。

与她有同样困惑的家长其实并不在少数,但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孩子变丑是因为遗传了父母不好的基因,是没有办法可以预防的。其实,孩子越长越丑和打呼噜有关,是一种病。

专家解读

“孩子越长越丑和打呼噜有关。几岁的孩子睡觉会打呼噜,很多家长不当回事,认为是孩子睡得熟的表现。但其实小孩打呼噜可不是个小问题,这是一种病,家长要警惕。小孩打鼾可能会引发儿童智力低下、长不高、多动、甚至越长越丑等一系列问题。”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北区医院(盘龙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黄丽说。

小儿打呼噜,医学上称为小儿鼾症或小儿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由于经鼻通气的通道及经口通气的通道狭窄而引起的,当气流通过这些狭窄部位引发震动,从而产生难听的鼾声。

“打呼噜会影响孩子面容,是因为有这样问题的孩子在睡觉时不得不张口呼吸。而长期用口呼吸,患儿的脸部在气流的冲击下会畸形发育,出现上唇短厚翘起、下颌骨下垂、鼻唇沟消失、唇厚、上牙突出、咬合不良等。出现这种情况的孩子会变得面无表情,眼神呆滞,出现‘痴呆’面容。这种面容我们也称为腺样体面容。”黄丽说。

除了会影响孩子面容,小儿打呼噜还可能降低孩子血液里的氧气含量,让生长激素释放减少,导致孩子生长缓慢,或是导致孩子脑部发育的供氧不足,形成小儿智力发育落后,学习成绩下降。

小儿鼾症病因较单一

“小儿鼾症病因较单一,多见于慢性扁桃体炎和腺样体肥大。这两种问题都会导致鼻腔、口腔气道狭窄,引发打鼾。”黄丽说。

她解释,扁桃体和腺样体隶属于同一支战斗部队,这支战队的名字叫作“咽淋巴环”。咽淋巴环,是一群淋巴组织,分为内环和外环,由淋巴细胞组成,能产生抗体,守卫着咽喉要道的大门,是防御细菌与病毒的战队。

“在正常生理生长期,大多数孩子不会出现呼吸道梗阻的症状,可是当腺样体、扁桃体组织异常增生肥大时就会出现。扁桃体发炎肿大时会堵塞咽部的通道,腺样体发炎肿大时,会堵塞后鼻孔的通道,儿童鼻咽部比较狭小,堵塞了上呼吸道,最终阻碍了气流,引起打呼噜的症状。”黄丽说。

腺样体和扁桃体一样,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4到6岁时为增殖最旺盛的时期,青春期以后逐渐萎缩。这也是4到6岁儿童为鼾症高发期的主要原因。

可微创手术切除

“儿童期间的扁桃体就像人体的门卫,有防御功能,只要它不经常发炎,没理由切除。但是,如果孩子扁桃体反复发炎,不仅会导致扁桃体肥大,使口咽部气道变得狭窄,导致经口呼吸不畅,还有可能会对邻近器官造成影响,如鼻窦炎、中耳炎等,这时候就应该要切除扁桃体。”黄丽说。

手术目前采用的是微创手术的方式摘除扁桃体,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手术,创面小、出血少,孩子的痛苦小,恢复也快。“原则上来说,3岁以前,一般不考虑手术切除,这时候,腺样体和扁桃体还是身体免疫系统的主力部队。3岁以后,可以考虑切除。”黄丽也提醒,只要及早带孩子到医院诊治,及早进行手术治疗,是不会影响到孩子面容的。

(记者 张晓莉)

责任编辑: 赵琳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