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天气炎热潮湿 慎食“吊浆粑粑”
2018-06-19 17:45:39   来源:云南网-春城晚报
分享至:

“吊浆粑粑”是云南的一种特色食品,一般以玉米、高粱等为主要原料,制作过程需长时间发酵或浸泡。特别是夏、秋季节,在炎热、潮湿环境中长时间浸泡而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并释放出一种毒性极强的毒素——米酵菌酸。由于对米酵菌酸中毒无特效解毒药物,病死率极高。

食“吊浆粑粑”中毒后有哪些反应?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表示:“吊浆粑粑”中毒的潜伏期为2~72小时,多在进食后2~4小时内发病。中毒后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重者可出现皮肤变黄、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等,少数病人于发病后数小时有中等度发热。

出现中毒反应后应该怎么办?

应该尽早到医院治疗,切记,早早早!!!由于米酵菌酸耐热性极强,加热很难破坏其毒性;且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因此,如果食用“吊浆粑粑”出现中毒反应,应尽快尽早到医院治疗。吃过相同食物但暂时没有发病的人,也应送往医院观察,尽早治疗。救治越及时,越能及早挽救患者生命。

制作“吊浆粑粑”要注意:

1.严禁用霉变的玉米等原料制作酵米面制品;2.家庭制备发酵的谷类食品时浸泡时间不应太长,要勤换水,保持卫生、无异味。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3.贮藏环境要通风防潮;4.如发现“吊浆粑粑”出现粉红、黄绿、黑等颜色霉斑,切记不能食用!

鉴于食用发酵米面食品容易引发米酵菌酸中毒,且中毒后无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高,建议谨慎制作和食用此类食品。

(春城晚报 记者 陶彦然)

责任编辑: 赵琳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