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健康频道 >> 要闻 >> 正文
立秋后 警惕这5类高发疾病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12日 14:10:00  来源: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原标题:立秋后 警惕这5类高发疾病

8月7日是立秋节气,但立秋有秋来“伏”不去的说法。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健康频道了解,立秋之后,盛夏的暑气还未消退,昼夜温差却开始逐渐加大,因此,立秋后也是几类疾病多发的季节。下面,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健康频道就为您盘点立秋后容易高发的5类疾病。

风燥感冒

风燥感冒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症状,即头疼、咽喉肿、鼻塞外,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是“干”,咽喉干、嗓子紧,连咳嗽都是干咳,没有痰。感冒初期先表现出干燥的症状,如果不及时润燥补水,就会加重感冒的病情,因此风燥感冒也是立秋第一病。

应对办法:对于初秋的风燥感冒,重点就是滋阴润燥。饮食上可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一些甘味和酸味果蔬。比如梨、香蕉、藕、橘子等。除了果蔬外,杏仁也有很好的润肺功效,每天吃10克左右的杏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预防风燥感冒。

值得注意的是,立秋后,西瓜就应该少吃了。因为秋季容易发生腹泻,如果再多吃西瓜这样的凉性水果,更易引发腹泻,尤其要少给孩子吃。

秋后中暑

虽然眼下已时过立秋,但并不意味着就告别了暑热,“秋老虎”有可能发飙。因此,立秋之后仍要注意防暑降温。中医讲防中暑,既要防“阳暑”,也要防“阴暑”。“阳暑”是长期暴露在烈日下引起的头晕乏力、口渴头痛、大汗、面色发红、体温升高。“阴暑”则是过于避热贪凉引起的,长期在空调房,热散不出去,极易中“阴暑”。

应对办法:若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中工作学习可经常喝点姜汤,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调病”。中医专家提醒,远离远离中暑要掌握“四窍门”——睡眠足、多饮水、避骄阳、备药物。特别是体质虚弱的人群。

关节炎

立秋之后,一方面暑湿蒸腾,另一方面夜间寒气渐渐袭人,因此极易发生外寒内湿的关节痛症。许多患者夏天对着空调吹没事,立秋过后,电风扇就能把骨头吹疼。中医专家表示,因为夏季人体出汗多,肌肉毛孔疏松,吹空调时间过长,寒气都集中在腿上,秋天一到,不通则痛,就会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的症状。

应对办法:预防关节炎,首先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大汗后不宜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洗澡。饮食方面要注意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少食辛辣,可以适当摄入蛋白质,增强抵抗力。通过运动延缓和减慢骨性关节炎的进程。

溃疡性胃病

秋季许多人都知道要防燥、润肺,却忽视了也要护胃、养胃。秋天正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加上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容易致使胃病患者疾病复发。特别是患有慢性胃炎或者阳虚、气虚体质的人群,更应该在秋季注意养胃。

应对办法:胃肠不好的人在秋季要注意保暖,“春捂秋冻”的方式并不适合胃肠病患者。尤其要防止腹部及腿脚受凉,避免因此引发或加重胃病。饮食方面切忌暴饮暴食,要少吃多餐,细嚼慢咽,以减轻肠胃负担。少吃火锅、烧烤以及辛辣食物。专家建议可以揉捏小腿肚直到酸痛为止,此办法有较好的治疗胃病、止胃痛效果。

心血管病

心血管疾病患者对气候的变化同样非常敏感。立秋后,昼夜温差增大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正是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高发期。但因为立秋气候变化不像冬季那么明显,许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容易大意。

应对办法:心血管病患者除了要按时按量吃药,每天坚持测量血压外,还要关注天气情况,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心血管病患者也要注意,秋季不适宜晨练,因为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责任编辑:小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