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对于运动员生涯来说已经是接近落幕的“高龄”,平常人不会在29岁选择转向完全陌生的领域,更不会去尝试登顶世界之最,但这样的奇迹却发生在云南姑娘杨洪琼身上。波澜不惊的外表却潜藏着洪涛骇浪的雄心,不屈服于命运,杨洪琼成为了人生路上的勇士。
1989年出生的杨洪琼从小就要强好动,一次和小伙伴玩耍时,她失足从山上坠落,背部摔到了一块石头上,导致整个胸腰椎骨折。“我感觉不到腿的存在,我用手摸着它,就像摸木头一样。”即使腿部已经失去知觉,但小洪琼的第一反应却是叮嘱小伙伴:“你别跟我妈说我摔跤了。”
不善言辞的家人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更无法将关爱和心疼转化为开解小洪琼的语言。刚受伤的那几年,杨洪琼每天都把自己关在家里,不与外人接触,好强又胆小的她生怕别人看到她的样子。
但生活总会在最糟糕的时候迎来意想不到的转机,云南省残联的一次基层选拔打开了杨洪琼的人生之窗。天性好动的杨洪琼第一次坐着轮椅来到篮球场,强劲的拍球声激荡起她尘封的快乐,看着队友们熟练地操作轮椅,精准地卡位投篮,杨洪琼一下子打开了心结。“是运动,给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走了出来。”杨洪琼说。
已经在轮椅篮球领域小有成就的杨洪琼并不满足于自己的成绩。2018年,当跨界跨项选拔冬残奥会备战集训队的机会摆在面前时,已经29岁的杨洪琼想都没想就一个猛子扎了进去。杨洪琼说,“当时就是好奇,对于一个南方人来说,滑雪这两个字太遥远了,有幸能接触它,为什么不去试试。”
然而“大龄”、“转项”,这两个随便一个就能将运动员斩落马下的词汇,恰巧让杨洪琼都占了。她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和之前完全不一样的训练方式。轮椅篮球的平衡依靠专业的轮椅,而越野滑雪的平衡只能依靠自己的双手。没有天赋,那就用苦练弥补。夏天三十多度,冬天零下二三十度,一天两次训练课,一次90分钟,杨洪琼一分钟也不会落下,对自己不满意时,她还会在晚上加练。“一开始不管是冬训还是夏训,摔跤最多的就是我。队里教练还给我起了一个外号——杨美娇,我觉得还很好听。后来教练解释了我才知道,他说的是每天摔一跤,‘杨每跤’。”杨洪琼打趣地说。
然而,成功怎么会轻意地降临。过了技术关,心理关来得更凶猛。“练滑雪那会我29岁了,父母担心我马上奔三的年纪,也没有什么成绩,所以他们不止一次劝我别练了,回来结婚生子。”杨洪琼回忆。而对她打击最大的却是2022年全国冬残运会,“全运会比赛时间因疫情推迟,当我结束国家队集训返回云南,又接到了比赛任务。匆匆赶到了吉林,但装备还在路上。”杨洪琼说,直到比赛前两天她才收到装备,没有时间进行场地适应训练,舟车劳顿加上生理期等原因,三个项目的比赛她都拿了倒数第一。
“比完之后我整个人都懵了,感觉一下跌入到了深渊。”杨洪琼想起当时的情形依然胆寒心惊,“那个时候我的身体和精神都到了一个临近崩塌的状态,每天晚上眼睛闭不上,盯着天花板就到了天亮。白天训练,人看着是在滑雪,但精神却很涣散。”这样的状态,使得杨洪琼不得不回到家乡进行调整。在家的日子她如坐针毡,内心仿佛有两个声音一直在对抗。但天生不服输的杨洪琼终于在冷静后彻底想通了,不屈服命运、不畏惧困难,才能真正强大起来。经历了三个月的低迷徘徊,杨洪琼终于重回训练场。
3月6日,杨洪琼迎来了自己在北京冬残奥会上的首场比赛。在残奥越野滑雪女子长距离(坐姿)比赛中,她以32.1秒的优势战胜了夺冠热门、美国名将马斯特斯,获得了金牌。第一场比赛就迎来了开门红,这让杨洪琼倍感意外的同时心态也轻松了很多。后面的比赛,杨洪琼爆发出强大实力,接连拿下了中距离和短距离两块金牌,成为了中国冬残奥会历史上首位“三冠王”。
这一切如梦一般,看似不真实却分外美好。接受采访时,杨洪琼说得最多的就是感谢自己的不放弃。“无论什么事,一旦选择了就坚定地去付出,不要怀疑自己。感谢体育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价值。我也想告诉残疾人朋友,所有人都有追逐梦想的权利,都有挑战命运的资格。只要心里面要有光,走向社会,找到自己的目标,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甚至是为国争光。”
云南网记者 娄莹 张成
点击查看杨洪琼采访视频
云南网记者 娄莹 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