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及时雨” ——专家解读国务院关于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部署
据新华社报道,10月2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会上部署了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有关举措。会议指出,近年来我国冰雪运动加快普及,冰雪旅游、冰雪产业蓬勃发展。要进一步扩大冰雪运动群众基础,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推动青少年冰雪运动发展,提升冰雪运动竞技水平,发展冰雪项目竞赛表演产业,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促进冰雪运动在全国普及发展。要提升冰雪经济全产业链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发展差异化、特色化冰雪旅游,强化冰雪装备研发创新和品牌建设,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产业附加值。要培育一批冰雪领域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强冰雪场地设施建设,提升配套服务水平,丰富冰雪消费产品,优化冰雪消费环境,健全冰雪标准体系,推动冰雪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
就此话题,中国体育报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副院长王兆红、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教授丁云霞等体育产业领域专家。专家们认为,此次国务院这一重要部署,对于推动冰雪经济成为新增长点来说恰逢其时,就像是一场政策“及时雨”。
记者: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中提到“要进一步扩大冰雪运动群众基础,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推动青少年冰雪运动发展,提升冰雪运动竞技水平”,请您谈谈2022年北京冬奥会结束以来,我国冰雪运动的普及情况如何?
王兆红:这次国家部署是后冬奥时期,冰雪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增长极的战略性、指导性意见,为新发展阶段,我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实现以冰雪运动为引领,冰雪经济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了指引。
在北京冬奥会的推动下,我国冰雪运动得到快速普及,居民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被进一步激发。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2022年北京冬奥会结束以来,全国居民冰雪运动参与率为 22.13% ,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13亿人。其中,2023年入冬以来,2023-2024 冰雪季全国居民冰雪运动参与率18.68%,各类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2.64亿人。
记者:我国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情况如何?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有何进展?
王兆红:青少年是冰雪运动发展的基石与未来。2022年北京冬奥会结束以来,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冰雪运动参与率为17.93%,参与人数为0.53亿人。18—29岁居民冰雪运动参与率最高,为35.60%,参与人数为0.7亿人。
近年来,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从高水平青少年队伍建设方面来看,以2024年1月举办的第四届冬青奥会为例,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6金9银3铜,共18枚奖牌的成绩,位于金牌榜第五位、奖牌榜第三位。冰上项目获5金7银2铜,雪上项目获1金2银1铜。冲金夺奖项目分布趋于平衡,拓展了项目覆盖面,“冰强雪弱”的格局得到一定程度扭转。在青少年高水平赛事建设方面,国家不断完善U系列赛事体系,搭建冰雪项目后备竞技人才选拔平台,为优秀的青少年教练员、运动员提供训练参赛机会。2023-2024赛季10场全国性青少年比赛和5场青少年训练营活动。青少年参与的人数和省市分布显著增加。10场青少年比赛参与运动员人数达816人,参赛代表队来自全国23个省市。5场训练营参与运动员人数达246人,参与代表队来自全国21个省市。
总体来看,冰雪运动普及成效显著,未来我国冰雪运动群众基础将进一步扩大,为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记者:冰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培育一批冰雪领域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您如何理解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王裕雄:一批龙头企业和大量优秀中小企业的涌现是一个新兴产业从成长到成熟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规律,因此培育冰雪领域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冰雪运动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冰雪经济活力不断增强的必然要求。我国冰雪经济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国务院常务会指出“要培育一批冰雪领域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企业信心,这对于冰雪经济的后续发展至关重要。冰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例如一些发展良好的室外滑雪场,它们在培育冰雪消费人群、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发展,推动冰雪经济集聚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冰雪产业是包括新材料、虚拟现实、数字技术等各类高新技术的重要应用场景,随着冰雪运动消费需求和冰雪运动产业的快速增长以及高新技术的进步,在冰雪经济领域有潜力培育一大批聚焦专门赛道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最典型的就是在北京冬奥会期间,相关部门组织攻关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围绕这些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本身就可能产生一批创新型企业。截至目前,在相关部门发布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名单中已经不乏冰雪企业的身影。
记者: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提升冰雪经济全产业链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发展差异化、特色化冰雪旅游”“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产业附加值”,以及“丰富冰雪消费产品”,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些举措?
王裕雄:实现全产业链发展既是做大冰雪经济规模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冰雪经济从原有传统形态不断转型升级的要求。上述举措既具有非常深刻的需求涵义,也从供给侧指出了冰雪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和丰富冰雪消费产品,一方面是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消费需求,包括冰雪消费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因此供给侧也必须要因应这种趋势,不断丰富冰雪消费产品,实现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另外一方面,实际上差异化、特色化、丰富化的过程也是中观层面上产业附加值得以提高、微观层面市场主体不断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抓手。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冰雪运动快速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冰雪运动与文化、旅游、商业等各种业态的融合,实现了对传统冰雪经济形态的转型升级,产生了“尔滨”出圈等现象级消费事件,根据大数据测算,2024年元旦假期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均达历史峰值,在此过程中一大批市场主体也找到了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在“赛事进商圈、进社区、进景区”等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各种融合性冰雪消费产品还将会更加丰富多样,包括亚冬会在内的一大批冰雪赛事的举办还将继续引领“跟着赛事去旅行”的冰雪消费热潮。
记者:冰雪运动场地设施是发展冰雪运动的重要基石。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目前我国冰雪场地设施的发展情况?
丁云霞:近年来,在《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系列政策的持续推动下,我国冰雪运动场地设施规模迅速增长。《2023年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冰雪运动场地达到2847个,较上一年度增长16.10%。其中,滑冰场地1912个,占67.16%,较上年度增长21.32%;滑雪场地935个,占32.84%,较上年度增长6.74%。此外,各地也在积极推动冰雪运动设施的建设。比如,湖北省出台《冰雪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要求加快冰雪场地建设,打造室内滑雪场、嬉雪场、冰雪体育综合体、真冰场和仿真冰场等;鼓励充分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等现代信息手段,实现冰雪场地提档升级。
记者:高质量的标准体系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您是研究体育标准化方面的专家,能否介绍一下目前我国冰雪标准体系建设情况?
丁云霞:近年来,为引导、激励、保障大众冰雪运动广泛开展,我国政府部门、相关协会等主体,持续推进冰雪标准的制定和完善,特别是在北京冬奥会的带动下,冰雪标准化工作加速发展。当前,我国已初步形成涵盖冰雪运动场地、冰雪赛事运营、冰雪装备制造、冰雪从业人员资质等多个方面的冰雪标准体系,为冰雪运动的普及和产业化提供了政策和技术支持。例如,2005年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 第6部分:滑雪场所》规定了滑雪场所从业人员资格、场地设施设备、卫生环境管理、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等方面的内容。今年10月开始实施的国家标准《滑雪场所的运行和管理规范》对滑雪场所运行管理行为进行了规范。中国滑雪协会组织制定了《中国滑雪场所管理规范》,引导滑雪场所加强行业自律;发布了《关于滑雪者安全行为的倡议书》,倡导滑雪者文明滑雪。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山东省等地已纷纷制定滑雪场所地方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本地区滑雪场所建设和运营管理。
未来,随着国内外交流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冰雪标准体系将继续深化,将会涵盖更广泛的冰雪运动类型和场景。冰雪标准体系将会更好地服务于国民健康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成为保障人民群众冰雪运动安全、推动冰雪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