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10种调味料是药用对了美味又保健
辣椒、大葱、生姜、花椒、茴香、肉桂……可别小瞧这些调味料,它们不仅可以丰富菜肴口感,还具有特殊的保健价值,不妨经常把它们加到菜肴中。
辣椒——帮助降血压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中介绍,相关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的数据分析发现,经常吃辣食物,可以预防高血压。
我国学者进行的研究表明,辣椒等辣膳食的主要营养素为辣椒素,通过作用于其特异性靶点辣椒素受体,促进血管内皮一氧化氮生成,从而扩张血管及降低血压。
吃辣一定要注意“度”。如果超过了身体能够承受的程度就可能会拉肚子、呕吐,这是身体在把不能承受的辣椒素排出来。
大葱——通鼻、缓解感冒
河南省胸科医院营养科主任谢金霞曾表示,葱的一身都是宝,葱的不同部位有着不同的功效。
如果平时有鼻塞、感冒等症状,可以把葱白捣烂,抹在鼻子下面,这样很快就可以让鼻子通气。用葱须泡水喝,可以发汗,有缓解感冒的功效。
生姜——止呕、助眠
生姜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还是一味常用中药。生姜素有“治呕圣药”之称,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导致反胃呕吐,生姜都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比如晕车,乘车时吃上2片生姜,会感觉舒服很多。生姜还能促进消化液分泌,保护胃黏膜。
正确使用生姜还能起到助眠作用,把生姜切成姜丝,放入布袋里,放在枕边,可以帮助失眠患者入睡。
大蒜——杀菌、暖胃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周凤玲曾介绍,不少研究表明,大蒜具有杀菌、抗菌的作用,特别是夏季对肠道内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具有一定杀伤力。大蒜适宜生吃,最好捣成蒜泥食用。在做凉拌菜时加入一些蒜泥,不仅提味,还能暖胃。
花椒——护嗓、止咳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嗓音咽喉病门诊主任医师梅祥胜介绍,每天都吃冰糖梨或者花椒梨,可很好地保护嗓子。把梨对半切开后,把花椒粒均匀地撒在梨上,再合起来蒸,吃的时候把花椒粒扔掉,只吃梨就行。花椒梨还有止咳的功效。
花椒叶可凉拌,在吃之前先焯一下水,去味,然后再加入盐、酱油、陈醋、蒜泥等各种调料简单调味,拌匀后装盘即成。花椒叶适合胃部及腹部冷痛、寒性痛经等人食用。
茴香——缓胃疼、助消化
山西省中医院肿瘤二科医师刘妍妍表示,有的人手脚冰凉,稍微吃点凉东西就肠胃难受,可以吃点茴香。茴香是温性的,有温中散寒的功效,可以帮助缓解胃寒。
而且,茴香也有助改善消化功能,缓解气滞、气逆引起的胸闷、打嗝、肠痉挛、腹胀等情况。
可以将茴香切碎调味,分次加入面粉和水搅拌成团,搓成一个个菜团,放在笼屉上,隔水蒸20分钟,蘸上自己喜欢的料汁吃。
小茴香——助眠、暖颈椎
小茴香是厨房中常用的香料之一,更是一味调治疾病、养生保健的重要中药,性味辛温,能够散寒止痛、理气和胃。小茴香中含有的茴香醇、茴香醚等成分可以发挥镇静神经的作用。
日常若有恶心反酸、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痛等症状,可将小茴香、肉桂、丁香等打粉,贴敷于神阙穴(肚脐),改善上述症状。
日常抓一把小茴香放入布袋中,再加入小茴香一半量的食盐,封口后摇匀,睡觉时放在枕边,可以改善失眠。
胡椒——缓腹痛、止腹泻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亚健康科主任医师彭玉清曾介绍,胡椒可去腥增香,还有除寒气、消积食的效用。胡椒分为黑和白两种,一般来说,黑胡椒调味作用稍好,白胡椒药用价值更高。
有些人一受风寒就容易肚子痛、拉肚子,是由于肠胃虚寒造成的,将白胡椒与红糖水煮开后趁热喝下,就能缓解。平时吃凉拌菜,最好也加点白胡椒面,可以祛凉防寒。
黑胡椒温补脾肾的作用明显。如果经常在早晨拉肚子、腰怕冷、小便清长,以及有胃阳不足引起的胃部不适等,都可以在平时做菜时放点黑胡椒。
姜黄——抗炎、止痛
咖喱系列美食味道独特,主要就是来源于姜黄。注册营养师薛庆鑫曾介绍,姜黄素能促进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
研究发现,姜黄素能改善多种类型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和疼痛水平,并且较为安全。姜黄素还能缓解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
肉桂——帮助控血糖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徐琳琳曾介绍,有研究发现每天吃3克肉桂有助于人们控制血糖水平。
肉桂能帮助降低血糖水平,因为肉桂中含有黄烷醇多酚类抗氧化物质,这种物质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抵抗,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保护胰岛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
但要注意,肉桂不能代替临床降糖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