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延安医院“微创中的微创”让患者重获光明
近日,昆明市延安医院眼科成功实施了一项创新手术——超微视网膜下注射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术,为一名视网膜下出血(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伴黄斑下大出血)的患者带来了视力重生的希望。这项手术不仅标志着医院眼科专业水平的新高度,更为众多视网膜下出血患者提供了全新治疗选择。
49岁的祝女士,在一次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发现左眼视力急剧下降,眼前黑影遮挡,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就诊当地医院后,因病情严重,通过昆明市延安医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绿色通道迅速转诊至昆明市延安医院。来诊时,祝女士的左眼视力已骤降至0.02,黄斑区结构受到严重破坏,被诊断为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伴黄斑下大出血。
视网膜下出血是指眼睛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之间出现了血液积聚。这种情况就像是在眼睛的“相机”里,负责感光的重要区域被血块挡住了,导致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可能失明。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比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等。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在亚洲人群中具有较高发病率。黄斑下出血作为严重损害视觉功能的疾病,可继发于多种眼部疾病,一旦出血产生,必须迅速处理,否则将导致失明。
以往,黄斑下出血多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进行治疗,但手术复杂,取出血块过程常伴有视网膜进一步损伤,术后黄斑萎缩,视力难以恢复。昆明市延安医院眼科在云南省率先实施了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视网膜下注射t-PA的治疗方法。
t-PA是一种溶栓药物,就像“溶解剂”,能够把血凝块溶解掉。它原本用于治疗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后来眼科医生发现它也可以用来溶解视网膜下的血凝块。
视网膜下注射t-PA是一种治疗眼睛视网膜下出血的手术。简单来说,就是用一种非常细小的针头,把药物t-PA注射到眼睛视网膜下的出血部位,帮助清除血块,恢复视力。
视网膜下注射t-PA要先完成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然后使用41G针头进行黄斑区网膜下注射t-PA0.1mL。t-PA能够有效液化网膜下的出血,通过气体的顶压作用使其离开黄斑区并被吸收,从而促进黄斑区结构的恢复,提高患者视力。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疗效显著,适用于黄斑出血两周内的患者。
昆明市延安医院眼科主任赵丹丹介绍,在薄如蝉翼的视网膜上进针,并将药物精准注射进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细胞层之间,难度极大。现在,医院使用41G超精微针头配合先进的显微镜系统,将这种风险降到最低。
术后一周,祝女士复诊时视力已恢复至0.25,视力下降带来的困扰基本消除。(记者 徐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