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秦黛玥)敬老爱老是中国传统美德,中国加速进入老龄化之际,社会更加关注老龄人口健康问题。10月17日重阳节当天上午,由云南省药学会、云南省医师协会药物临床评价与研究专委会、滇医通联合主办的“关注老年人脑健康公益义诊”活动在昆明莲花池公园广场举行。
义诊活动现场(摄影 秦黛玥)
一早,记者才走近活动现场外围,就留意到一个40多岁的中年女士带着自己母亲“认亲”。女儿指着母亲的故交好友说:“妈,这是你的老朋友,你们以前关系非常好。”老母亲木讷地看着自己的老朋友,脸上没有任何表情,随后女儿催促:“快叫人,说‘老朋友好’”。随即,母亲机械地重复了一遍“老朋友好”,又沉默下来。
据了解,这位老母亲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可引起脑功能逐渐衰退的神经性疾病,其典型特征就是记忆力障碍,人格改变,同时伴有智力衰退、社会活动自主能力减退等症状。目前,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数量已经接近1000万。该病症多发于65岁以上老年人,年龄每增加5岁,患病危险度会增加1.85倍。阿尔茨海默病在医学上被称为“不死癌症”,这种由脑部功能退化病变引起的疾病,一旦发病会让很多老年人“失忆”,更严重者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
本次“关注老年人脑健康公益义诊”活动的主题就是:了解阿尔茨海默病,安享晚年,不要受“失忆之苦”。
图为现场医务人员正在为检测市民进行登记(摄影 秦黛玥)
现场,来自云南省多家知名医院的阿尔茨海默病权威专家在现场为市民免费咨询看诊。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昆明理工大学医院、昆明市中医院、昆明市社会福利院福利医院、昆明长和天城康复医院等医院的神经内科、精神科、康复科、老年科、病理科、药学部等多个学科专家,为市民开展老年痴呆症等脑健康筛查和心脑疾病义诊。
为了帮助40岁以上中老年人测试是否有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风险,现场医务人员借助记忆测试工具对参与市民进行记忆免费测试和患上老年痴呆的风险分析;对高风险人群免费开展分子生物学基因型检测。现场还从老年痴呆病患者中抽取了一位患者,主办方为其提供了30天的治疗药物。
图为昆明医科大学康复学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丁桃正在与患者交谈、问诊(摄影 秦黛玥)
一对老夫妇引起了媒体关注,严阿姨带着身患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伴前来问诊,工作人员送上防止老年人走失的黄手环,并向严阿姨讲解了手环的使用步骤。“一个家庭一旦有人患上老年痴呆病,对家庭生活影响巨大。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迹象往往在50岁左右有所表现,早期隐匿发病往往表现为忘事,也就是记忆障碍、反应迟钝、没有逻辑思维、空间能力丧失、性格变化。目前很多科学检测的手段都能提前诊断。”昆明医科大学康复学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丁桃认为“虽然目前为止,该病还无法治愈,但早发现可能患病的迹象,通过预防手段还是可能起到延缓发病的功效;通过药物、生活习惯的改变、康复训练等治疗。记忆障碍的早发现、早防治和对脑健康的关注和重视,对维护脑健康、延缓和预防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在内的不可逆记忆障碍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很多人觉得记忆力衰退不是病,很多家庭都认为老年人的记忆力衰退属于人体机能衰弱的正常现象,所以也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后期发展成阿尔茨海默病。”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卢瑾和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治医师刘晓蕾等几位专家,都同时谈到了阿尔茨海默病的普遍知晓率较低的问题。刘晓蕾认为,老年人应该安享晚年,应该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病重视这个病。
本次活动的联合发起人美国华盛顿临床科研学院阿尔茨海默研究中心主任、昆明圣加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周显波博士表示,“由于脑健康状况不佳导致的记忆障碍问题,以及不断恶化可能导致的认知症(俗称痴呆),目前全球每3秒钟新增一个认知症病人。最严重也最常见的认知症是老年痴呆病。通过本次脑健康义诊活动,我们希望能推进养老、康复、护理、医疗一体化的老龄服务体系建设。从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孝老敬老的中华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