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至今,我一直在迤场村委会从事乡村医生,主要工作内容是预防保健、医疗卫生、公共卫生等,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 褚自南在填写工作简要经历的空格中,仅用50余字就介绍了他三十余年的职医生涯。
迤场村卫生室是褚自南工作的地方,该村隶属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兔峨乡,地处偏远。可即便如此,31年来褚自南始终执守着这块土地,从未离开、无怨无悔。
作为傈僳族乡村医生,1987年褚自南来到这个山区半山区为一体的乡村,从此半农半医,一根针一把草治病,双脚走遍了乡村的每一寸土地,双手诊断了成千上万次的患者。
“在乡村从医,我主要帮助村民们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褚自南说,乡村的医疗卫生条件不够完善,最主要的是对村民进行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让他们对流行的疾病有概念性的了解。
边学边干,多次深入各村各寨,面对贫困落后的群众他尽可能地把工作做细、做全,让偏远的山区群众有一个健康良好的生活环境。2000年,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的结核病项目启动,为了让村民们了解结核病的危害和防治工作,褚自南一边干农活,一边宣传结核病相关政策及临床症状、传播途径等,让本村各居民都对此家喻户晓。发现符合相关临床症状后,他亲自护5名结核病患者到县级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2003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威胁,他除了确保群众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病外,还如期检测疫情并及时对疫情进行上报,做好预防预报工作,使自己的工作既不脱离群众也不脱离上级。“对于特殊的困难群众,医生就是亲人、就是家人。”2017年12月的某一天,村里有个叫做褚九花的残疾老人,平时生活不能自理的她突然晕厥,叫唤不应,褚自南凭借多年经验硬是将这位患者从死神手里拉回来。
乡村医生对于乡村群众来说很重要,乡村医生不仅守护着群众身体上的健康,他也守护着群众心理的安心。“我认为我的职务就是守护群众的健康,有了健康的环境,群众才有力量打好脱贫战。”褚自南说,做了31年的乡村医生,他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一直奋斗在农村医疗,服务农村基本公共卫生的第一线,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完成各项服务。”
褚自南曾多次被评为县优秀工作者,但他时常说:“我就是的一个平凡的乡村医生,做着平凡的工作。”31年,勤勤恳恳地工作或许是平凡,31年坚守着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或许平凡,不过31年为一个偏远的乡村守护着每一个村民的健康一定不平凡。
云南网记者 龙彦 李星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