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词:过硬的功底,全面的技能,平日里可以保障需要,危急时能化解险情,她是居民眼中理想的全科医生。零纠纷、零投诉,优质服务源于对生命的爱与尊重。
“20年前我听不懂傈僳族的少数民族语言。”作为一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生,不懂少数民族语言是熊丽琴成为了医生之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病人找到我来看病,但是他们哪里不舒服,或者出现什么症状了,我听不懂,没办法,只能找到当地村民进行翻译。”熊丽琴说,医生不懂民族语言就无法与患者交流,就无法正常开展诊疗工作。因此,作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的,她意识到必须要学习傈僳族语言。
熊丽琴整理居民健康档案
通过不断的与本地傈僳族接触,使用民族语言与他们进行交谈,慢慢的熊丽琴还是学会了这门语言。“现在我已经能够用傈僳语与患者正常交流,这极大的方便了我从事医疗诊疗工作和从事健康档案建档立卡工作,现在医院里所有的患者都认为我是傈僳族。”
除了学会一门语言,对于一个乡村全科医生来说最重要的其实还有“仁心”和“爱心”。熊丽琴说:“我非常热爱医生这个职业,工作中我爱岗敬业、关心集体、团结同事、关爱病人,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治病救人为准则。从业20年来,我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行着我的岗位职责,从来没有和患者发生过争吵,也从来没有被患者辱骂或谴责过。”回忆20年行医路上的点点滴滴,她非常自豪。
居民与熊丽琴签约家庭医生服务
泸水市六库镇江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所辖地区,雄奇险秀的峡谷山川时常阻断了生活在山里群众求医看病的路途,群众来不了只能医生去。作为乡镇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为群众看病需要到群众中去,爬山涉水去看病成为最为平常的事情。熊丽琴一直坚信,只有端正的工作态度和为着群众着想的医生才能赢得病人的亲近,只有过硬的医疗技能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为病人排忧解难,不辜负患者的信任。
“医生做的就是一份把病人当亲人的工作。”熊丽琴记得在一次平常的出诊中,她遇到了一位70多岁却双目失明的傈僳族老人。老人在孙女的搀扶下来到门诊看病,可能是平时工作中养成的良好习惯,熊丽琴语气温和地询问老人的病情,并为他做了详细的检查,为他搭配了准确的药方。老人离开时,用傈僳族语反复的对她说,“谢谢你啊,姑娘。”
“谢谢你啊,姑娘。”这一句话从此便成了熊丽琴职医生涯里最暖心的鼓励。她说,她做医生不为利、不为名,为的就是治病救人,为的就是用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过硬的医疗技能求治的病人那句暖心的“谢谢你啊,姑娘。”
云南网记者 龙彦 李星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