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词:技术傍身本领强,科技兴乡贡献大。在卫生院的手术台上他挥斥方遒、建功立业,他研究课题、创新方法、培养新人,惟愿青出于蓝胜于蓝,他是卫生院发展的领路人。
吴发友医生是云南镇雄县泼机中心卫生院的一名全科医生,多年的基层工作,让吴发友和人民群众十分紧密,对待患者平易近人,对待工作耐心细致。吴发友医生总是对朋友们说,以解除病人疾苦为医生的天职,只有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才能用过硬的技术赢得病人的信赖。
学以致用更上一层楼
为了提高自己的医技水平,吴医生在2001年,来到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进修深造,一待就是两年。
这两年里,他熟练掌握了普通外科领域中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外科治疗适应症及禁忌症,当然最宝贵的经验是,昆医附二院的大量临床病例也让他能够正确判断并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进修学习后,吴医生调到镇雄县花山乡卫生院工作,工作中将进修所学的先进知识和技能在临床上发挥作用,带领下级医生开展了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胃穿孔修补术、剖宫产术、卵巢囊肿摘除术、手外伤清创肌腱吻合术,还有简单的四肢骨折外固定术,良性肿瘤摘除术及计生五术等大、中、小型手术。一系列工作的开展为医院的外科手术开创了新局面,给当地的患者解决了痛苦,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更为单位的经济效益注入了活力。
同事们的“友哥”
有一段时间,吴发友发现,同事的年轻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普遍缺乏基础操作的掌握。他思考了几天,也和高校的老教授们进行了讨论,老师建议他可以尝试培养年轻医生。于是,他为年轻医生购买了《外科基本操作技术》等书籍,教他们从最基本的清创缝合术、换药开始,培养他们的无菌操作意识。
吴发友和年轻的同事们
年轻的同事们和他更亲密了,从前喜欢叫他吴老师,现在都叫他“友哥”。
一家人都想和他签约
2009年7月,吴发友调到镇雄县泼机中心卫生院工作,根据当地的病患情况,组织了“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课题研究,并对“急性阑尾炎采用不同手术措施“进行预后探析,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经过几次的临床治疗,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新的手术方式开展,调动了全院职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了床位使用率,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也产生了直接的效益。家住镇雄的刘文军,他的孩子患上了小儿疝气,吴医生和团队一次次上门,使用小切口治疗法为刘文军的孩子治疗,这让刘文军一家深受感动。如今,刘文军的爷爷、妈妈、妻子都和吴医生签约了。刘文军说:“吴医生的医术非常高明,和他签约,我一家人都感到心里踏实。”
吴发友和团队解答村民的健康咨询
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居民在签约后,都习惯家庭医生的服务了,而且不用上医院挂号排队,更不用来回折腾,特别方便。
家庭医生团队为村民服务
如今,在镇雄县泼机镇,乡亲们都想和吴医生的团队签约,在街上遇到了,都会招呼着让吴医生去家里吃个饭聊聊天。吴发友每到这个时候,就笑着回应:”一定要注意好身体的健康问题,我希望你们以后都不用因为工作而找我。”
云南网通讯员 曾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