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燕团队
这支来自云南安宁市金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团队,最小的1996年,最年长的1965年,,在年龄上集全了老、中、青三个年龄阶段的医务人员,专业上融合了医、药、护三个专业,被社区群众亲切地称为“爱心接力”的家庭医生团队。
与其他所有的家庭医生一样,在服务社区群众的过程中他们都经历过被群众误解、拒绝再到信赖、依赖他们的过程。在社区里,有的居民由于固执的思想偏见把极高危的高血压看得毫不重要,甚至拒绝治疗;有的性格内向,长年宅在家中产生健康问题;有的长期酗酒、血糖难以控制、不愿意参加体检等种种问题和情况考验着这个医生团队。
“照顾好每一个社区群众,守护好群众卫生健康。”5个年龄不同、职务不同的医生团队为了攻克群众抵触、不信任的问题,他们挨家挨户的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到开展二期的慢性病自管小组活动中,并建立了“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微信群。通过微信群每天推出如何健康预防接种、妇幼保健、慢性病保健等健康生活方式信息,安排健康教育讲座,指导签约居民学习科学的健康保健知识。
不被社区群众信任问题一一攻克之后,换来了群众们的全然信赖,医生团队被看作医生又被看作家人。他们的工作也从健康管理慢性病延伸到了老年人家居生活的方方面面。昆钢阳光小区有一老年居民,83岁,丧偶独居,因难于承受丧偶之痛,每天打几个电话给家庭医生或在医生家门口坐等医生下班,只为找人说话,倾述自己的孤独。家庭医生每次都认真、耐心倾听,直到老人心情好了,把老人安全送回家。
阳光小区一户居民,老两口都患高血压,又都是文盲,男主人还患有矽肺、肺气肿,认知障碍、腿脚不便,家庭医生团队每月都要上门督导服药、监测血压,每一种药的用法用量都分别用药袋装好,让老人可以按袋服药。
有的老年人半夜三更打电话给家庭医生,只因他们睡不着觉,家庭医生就陪他们聊天,一直到他们挂掉电话。有的半夜打电话,只是告诉家庭医生他突然想起家里的米吃完了……想吃新鲜的水蜜桃了。无论欣喜或悲伤,家庭医生都一一铭记,这是签约居民对他们最沉甸甸的信任。
这样的事例太多太多,但陈昌燕的医生团队则认为:“我们是医生、是邻居,更是群众的守护者。”对于那些独居、丧偶、高龄并且患有慢性病的社区老年人们,医生团队通常根据老年人的情况分类管理,把每天需要随访的名单公布上墙,时时刻刻提醒队员哪些群众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做好随时随访的准备。
“只因家庭医生这神圣的称号,让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如泰山,只因用实际行动践行希波克拉底誓言,我们不厌其烦,凭着一颗执着、坚韧、真诚的心去敲开一扇扇紧闭的大门,推开一扇扇心灵的窗户。”每个群众打来的感谢电话、一句暖心的见面问候、一面载满信任的锦旗都被医生团队都视为珍宝,让他们对于这份职业执着坚守。
年复一年,社区里居住的人们来来走走,但这份医生与社区群众的感情愈加坚固,不可动摇。他们以专业的职业素养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不断的守护着社区的群众,成为了金方社区中心最受欢迎,管理社区居民数量最多,家庭医生签约数最多,居民满意度最高的“爱心接力”医生团队。
云南网记者 龙彦 李星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