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家振 陈欣蕊
江家书(右)和妻子李佐洲(左)留世的唯一一张合影,具体年份不祥,由江忠云提供。
1947年到2018年,祥云县刘厂镇大波那村的江氏三代人,守护着村民们的健康,从建国前的骑马走医“赶四街”,到现在江家两兄弟合力驻守东甸村卫生室。在他们家看来习以为常的从医生活,被71年的时间灌注以力量,变得更加璀璨。
故事要从江老爷子江家书说起。江家书,祖籍湖北红安县,出身于祖传世医之家,1915年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湖北屋昌分校主攻医科医学专业。1924年参加了土地革命和赤卫队,1926年担任黄冈县桃花镇土墩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土地革命失败后遭国民党通缉,后得乡亲通告抱恨离开了故乡。1942年认识了妻子李佐洲,妻子在江老爷子指导下学习中医,妻子在妇科、儿科、针灸、刺穴等方面有独特造诣。1947年江家书携妻儿来到祥云,以后就一直在祥云从事中医药治病救人。
据江老爷子儿媳回忆,小时候村里经常有两夫妻背着药褂,牵着个小孩到处行医,遇到街天,还会在路边摆上药摊,因为看病价格便宜,甚至没钱的可以用粮食或者自己去挖点草药来抵扣药钱。“江家先生”的名声渐渐地传开了。后来,两夫妻为了生计,江家书在村里买了匹马,开始“赶四街”,算好街天的时间,在下庄、刘厂、禾甸、前所四个乡镇来回奔波,而其妻子李佐洲则带着孩子在刘厂镇大波那村坐堂开诊。
1960年,江老爷子离世后,无数外地人寻着“江老先生”的名号,来找妻子李佐洲看病。对远道而来的病人,李佐洲都会让其在家里住下,开方、煎药,直到病人痊愈才让其离去,很多无力支付药费的人自发组织起来,帮李佐洲照看田里的庄稼。那个天天在院子里帮忙煎药的孩子,名声也渐渐传开了,他就是江传政。
江传政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也走上了行医的道路。1966年至1973年,江传政在部队服役,当了一名卫生员,1973年转业到云南省一九九地质队从事医疗工作,1989年调回祥云县下庄中心医院工作,担任门诊部主任,一干就是一辈子,直到2012年离开人世。而其妻子杨家香在1969年接受巡回医疗站培训后,就在大波那医疗站工作,1999年从大波那村卫生室离职回家颐养天年。
据江传政大儿子江忠云讲述,自己从小就跟着父亲进山挖中药,每次进山都会准备够三四天吃的面饼,一开始进山的时候父亲每挖到一株药都会详细地讲解药性,稍微大点,进山就自己走在前,父亲走在后,途中自己错过或者挖错药,都会被父亲一顿教训。父亲每次开出来的方子都会叫江忠云背下来,等病人走后,再叫江忠云按背的药方再抓一副。十多岁时,江忠云已经认识两百多种中药材,也能够治疗一些简单的疾病。
而江忠云也不负所望,先后在云南省卫生学院及大理卫生学校学习,在读书期间,认识了同样学医的妻子林玄。1995年,夫妻两人回到刘厂镇担任乡村医生,在行医过程中,两人把袓传中医和现代医学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中西医结合的道路。2014年,江忠云调到东甸村卫生室,而妻子在2015年离职,创办了祥云林玄中西医结合诊所。二儿子江忠斌在大理医学院读书期间认识了妻子常娟,毕业后双双回到南涧县开诊所行医至今。
背个药箱,走街窜户是江忠云、江忠霖生活的日常。山高路远求医难,是偏远山村的一个难题,上门服务,就近及时解决小病小痛,乡村医生的作用在山村尤为明显。东甸村共有72户贫困户,慢性病人100多人,俩兄弟每半个月都会跑遍东甸村所有贫困户和慢性病人,了解老人和慢性病人的身体状况。
江传政的小儿子江忠霖从保山的卫生学校中西医临床专业毕业后,选择了从军,在省公安消防总队昆明市支队当军医,随后考上了昆明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军医一当就是八年,2010年,小儿子江忠霖回到了家乡,进入村卫生室。
现在江忠云和江忠霖俩兄弟均在东甸村卫生院工作,成为东甸村的健康“守门人”,但从“江老先生”那一代开始传下来的江氏名声,却让刘厂镇无数人慕名而来。当问及俩兄弟有什么愿望时,俩兄弟回答出奇的一致,就是要一辈子为乡亲们服务,让他们病有所医。
(作者单位:祥云县卫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