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签署培训项目合作备忘录
云南网讯(记者 赵琳)由新加坡国际基金会推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新昆华医院(简称“云南新昆华医院”)、云南省健康与发展研究会、新加坡陈笃生医院共同合作协办的“云南缓和医学服务技能提升培训项目”于1月7日在云南新昆华医院签署合作备忘录,四方机构将在未来三年培训为晚期病患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云南医疗专业人员,帮助其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云南缓和医学服务技能提升培训项目”培训基地也于当天在云南新昆华医院挂牌。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肿瘤、慢性病大幅攀升,成为困扰老年群体的常见疾病。我国政府在2016年将缓和医学服务列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新加坡在老龄化人口医疗服务方面有许多先进做法,此次缓和医学合作项目将帮助云南建立可持续提升的缓和医学培训体系。
该项目得到了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昆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支持。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云南要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老龄化人口正在加速,60岁以上人口已经超过500万,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相信该项目的开展能够为云南提供有益经验。
新昆华医院马克主任带领嘉宾参观医院
云南新昆华医院缓和医学中心主任马克介绍,缓和医疗是对中晚期疾病采取的一种处理原则,其目的是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改善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随着人们对自身生命质量的日益重视,缓和医学的社会需要已扩展到肿瘤以外的疾病,许多重大疾病和慢性疾病都能寻求缓和医疗的帮助。
“云南缓和医学服务技能提升培训项目”将在2019至2021中实施,新加坡陈笃生医院的医疗专家志愿者团队将通过系统的培训课程, 从缓和医学理念、临床技能、医学教育质量和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对来自云南省及省外的相关专业医疗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帮助建立起一支中国的缓和医疗骨干师资力量。
该培训项目包含一系列论坛、培训会、研讨会,培训课程将重点关注姑息治疗的核心议题,包括疼痛管理,症状管理和心理社会治疗。
核心学员由50名来自昆明及周边县区医院姑息科、肿瘤科、老年科等科室的医生护士组成,他们将获得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且具备将所获新知进一步传授于其他同仁和同事的能力。培训项目还将选送优秀学员前往新加坡进行考察学习,实现医护人员跨文化学习,进一步加强新加坡与中国人民的其他友好往来。
到2021年底,预计该培训项目将使云南省乃至中国其他地区约36000名肿瘤晚期及慢性疾病患者和医护人员受益。
云南新昆华医院院长唐建中表示:“该合作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提升云南缓和医学教学及临床实践的技能,使云南省患者和更广泛地区的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云南省健康与发展研究会专家组主任长张开宁教授说:“老龄化社会,人的寿命变长,缓和医学成为一种必然的需求。项目的合作对普及缓和医学的理念,促进医务人员技能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陈笃生医院是新加坡最大的多学科医院之一,该院慈怀护理专科高级顾问余辉耀医生是该项目新加坡国际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他表示: “新加坡陈笃生医院的多学科医疗专家团队将竭力与中国同仁们交流和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为晚期患者提供更高标准的医疗服务而努力。”
自1993年起,新加坡国际基金会就通过志愿者合作项目,为解决新中两国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而努力。2015年至2018年,与昆医附二院合作开展“提升云南老龄化人口医疗服务项目”,为全省各地三级医院培养了123名康复医学的骨干医护人员和治疗师,取得圆满成效。
新加坡国际基金会董事钟健伦先生说:“衷心希望新加坡国际基金会为促进中新合作而做出的努力,能进一步加强两国人民跨文化的交流、信任和理解,从而形成一个紧密合作的专业医疗人员网络,共同为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