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宝秀
我叫李宝秀,是富宁县人民医院一名内科医生。
两年前,接到上级下达的精准扶贫任务,我被派到一个偏远的下木利村落。接到任务后,我立即收拾行囊,下村进寨,与贫困户建立联系。
这里的居民,大部分是苗族同胞。整个村子在深山环抱中,经济、交通、教育、卫生及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都比较落后。为了进入到村子里,我先搭车,后又步行,走的是羊肠小道,前后耗了3个多小时。到了苗族兄弟家里,已是汗流浃背,累得两脚抬不起来。刚开始,苗胞们还比较认生,不和我说话,也不敢和我接触。远远见到我,就绕道走开了。后来,在村干部的介绍和开导下,才慢慢和我这个“外人”接触。在后来的交谈中,了解了一些他们心里的想法。
我扶贫的对象,是冯大伯这家。他家的房子,是用木板搭建起来的,下层放牲口家禽,上层住人,已年久失修,属于危房。家里除了一台旧电视,别无其他家当。床上还躺着一个瘫痪多年的儿子,至今尚未娶亲。大伯常年患胃病,大娘则有腰椎间盘突出。两位老人,身体瘦弱,干不了重活。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强忍病痛劳作。平日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在山上采摘些木耳、蘑菇、药材和香料换钱,全家年收入未达4000元。还要花钱求医买药,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生活甚是艰难。
看到大伯一家的情况,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很不是滋味。若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大山里苗胞的生活还如此艰苦。暗地里,我下定决心好好干,为他们家多做些好事实事,早日实现脱贫致富,让大伯一家过上舒心安稳的好日子。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没有未来美好的生活。我本是名医生,当时心里首先想到,要想搞好扶贫工作,先从乡亲的身体疾病开始着手,把他们的身体治好了,才有时间,有体魄,有精力去搞好生产生活,进而实现脱贫致富。于是,我通过自身的医学技能,开始为大伯一家把脉看病,结合临床,做出综合分析和诊断,对症下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大伯大娘及其儿子的病情,都有了明显好转。两位老人干活有力气了,信心越来越足,大伯一家可乐坏了。不论干啥,都铆足了劲。
平日里,我还抽空组织乡亲们上课,普及些卫生健康知识,教大伙如何预防流行性疾病,如何预其他各种防疾病发生,劝大家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我做梦都没想到,普及的这些知识,瞬间便拉近了我与村民们彼此间的距离,取得乡亲们的信任与支持。我们关系,因此变得更为融洽和谐,也为我日后扶贫工作的展开,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鉴于冯大伯一家的实际情况,我向上级部门报告,如实反映情况,上级很快作出反应和回复。2016年秋,我为大伯一家三口,办好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卡。当我把医疗卡送到大伯家中时,他紧紧握住我的双手,流下了滚烫的泪水,激动地说:“等了这么多年,终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了。”同时,为大伯申请到了一笔危房改造专项资金,帮助他在原址上,建起了一座红砖瓦房,平整门口和周边,铺上沙石水泥,进行硬化靓化。在扶贫办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为他家争取到50羽鸡苗,5头猪苗和20只羔羊,及各种饲料30余包,还有100株桔苗。
在积极扶持和引导下,让大伯一家全力发展种养,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在这期间,我学习起了禽牧的疫病防治知识,主动担当防疫员,给大伯和乡亲们的禽牧,做定期检查,严防疫病的发生和扩散,为禽牧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学习禽牧疫病防治,对我来而言,是比较容易上手的事。而桔苗的栽培技术,我只能请县里头的农技专家,来到地里进行技术指导,手把手来教大伯和乡亲们。平日里,禽牧产生的农家肥,积攒起来,用作桔树成长的肥料,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在一段日子里,种养还没有产出,为了让大伯一家过得安稳些,时常给他们捎些油盐米面等生活物资。每次见我来,大伯大娘都非常热情。他俩常自责说:“李医生,为了俺这家子,真够辛苦您了!”我说:“这是哪的话,我做的这些事,都是我该做的工作。党和政府,都期盼大家过上好日子哩!”
忙活了好些日子,迎来了收获的季节。2017年6月,大伯家的鸡猪羊相继出栏,这些土鸡土猪土羊,十分受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除去各种支出,得到了万余元纯收入。拿着一叠厚厚钞票,大伯一家露出了幸福喜悦的笑容。在养殖禽牧期间,大伯家里还留下很多好的种苗。这为往后的养殖发展,提供的坚实的后盾和保障。今年春节时,我回到山里看望大伯一家,他们乐得眉开眼笑,信心十足说:“2019年,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取更大的收成!”
再过半年左右,桔树也要试花挂果了。放眼望着那片绿油油的桔林,大伯心里充满了无限憧憬和喜悦。看着眼前的一切,觉得自己的心血没白费。为了大伯一家过上好日子,即便再苦再累,都值得!
(工作单位:富宁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