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健康频道 >> 要闻 >> 正文
云药 好马还需配好鞍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24日 09:24:17  来源: 昆明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云药 好马还需配好鞍

  今年年初,吃完最后一包三七粉的广州人吴小盈再次请云南的朋友帮忙购买三七。自从去年查出高血压之后,每天用水冲服三七花和三七粉已成为她的习惯。在吴小盈心中,云南的三七才是最好的。事实上,不仅三七,云南的滇重楼、灯盏花、天麻等药材在全国各地也有着众多的“粉丝”,人们认为,“云南药材”就是品质的代名词。

  作为生物资源的“富矿”,云南中药材资源有6559种,占全国的51.2%,居全国第一。2017年种植面积达747万亩,种植规模连续两年稳居全国第一。其中,云南常规种植中药材品种145种,占全国的48%;规模以上种植品种约30种,占全国的10%;全国大宗药材品种10种,占全国的25%。云南白药系列、三七系列、灯盏花系列等产品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

  资源优势独特

  云南境内海拔相差近4000米,具有多种气候条件。“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差异,为中药材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有明确记载的少数民族药物2000余种,已收集的民族医药验方3万余个,已开发的民族医院内制剂180余种,民族药制剂250余种。

  “从全国来看,云南生物资源丰富,中药材种植资源和品种都是全国第一,中药材种植面积也是全国第一,道地药材多、品质优、潜力大,具有一定知名度,市场认可度高。”云南省中药材种植行业协会会长苏豹介绍,以文山三七为例,三七是云南独特的药材资源,也是云南乃至中国、世界最大的药材品种,全世界三七种植面积中98%在云南,预计今后的农业产值可超过200亿元,工业加工产值可超过800亿元。

  云南省中药材种植行业协会数据还显示,不仅仅是三七,红河灯盏花、昭通乌天麻、云茯苓、滇重楼、云当归、云木香、广南铁皮石斛、龙陵紫皮石斛、阳春砂仁、富宁八角、罗平小黄姜等一批道地药材在云南种植都有一定的规模,还有云南独有的工业大麻,这些药材都可以实现10亿元以上的产值规模。

  跻身全国品牌

  在1998年的春晚小品《拜年》里有一句台词“你现在就是给我喝云南白药也无法弥补我们心灵上的创伤”……云南白药的品牌影响力可见一斑。

  早在20世纪90年代,云南白药的名气已很大,但由于资源利用方式简单,科技含量不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云南都难以将优势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2003年后,云南省出台了《关于加快云药产业发展的决定》《“十二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自此,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开启大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道路,推进生物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政府不断加强和改善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宏观管理,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随即,云南省培育壮大了一批优秀的生物医药企业,其中以云南白药最为典型。在政府支持和自我革新下,云南白药行业地位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成为云南白药业绩持续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18年,云南白药以315.23亿元排胡润品牌榜总榜单第42位,位列医疗健康行业第一,连续10年入围此榜单,成为口碑、诚信与责任的突出代表。

  云南的生物医药企业不仅仅做到了全国第一,还被世界医药巨头盯上。2014年,原滇虹药业被世界医药巨头德国拜耳公司以36亿元收购,意图搭建一个开发云南生物药业资源的平台。

  科研投入偏低

  作为朝阳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正由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技术产业向高技术支柱产业发展。从全球来看,生物医药产业在近30年里,平均每年生物医药销售额以25%-30%的速度增长,其中,以美国代表的生物医药发展大国,总产值占到了GDP的17%左右,成为最具成长性的产业之一。在中国,近年来,生物医药行业销售收入不断增加,且保持了较快的增速,2017年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为3417.19亿元。

  从云南省的企业体量来看,2018年,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536.9亿元,同比增长15.46%;医药工业利润64.16亿元,同比增长2.85%。但是产值超过10亿元的只有8家,产值超过百亿元的只有云南白药一家,仍是云南白药一枝独秀,其他多为中小企业。

  在生物医药行业,科研投入是国际药企发展的关键。有数据显示,跨国药企每家每年一般在研发上投入高达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15%-20%。在中国,药企在科研上的投入却十分有限,只有26家企业在科研上的投入超过10%,在云南则更少。以云南省6家上市生物医药企业为例,2018年,6家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仅占营业收入的0.08%。

  生物医药是“长周期、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更是受高度监管的行业,非常需要资本助推发展,但却常常面临无法被资本催熟的状态。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罗晓东就碰到这样一件事情。过去的10余年里,罗晓东和他的团队一直致力于研究灯台叶生物碱。团队发现,灯台叶生物碱对于支气管感染后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有着良好的疗效,新药研究获得了专利并研发至二期临床,据专业机构保守预估,该项目的成功开发每年将会创造20亿元-50亿元的经济价值。

  “灯台叶是傣族民间及东南亚国家著名药材,最早记载于傣药《贝叶经》。”罗晓东说,最初希望与云南企业一起将这一研究成果进行转化,推向市场。罗晓东以及云南省政府相关部门帮助找了很多企业谈合作,结果有些不尽人意,他只能将这些专利技术及临床品种以1亿元的合同价格转让给了陕西新丰禾制药有限公司。

  “很多云南的医药企业认为,这项研究仍然处于早期阶段,未来临床不可控,即便临床成功了,产品推广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不愿意尝试。”罗晓东说。

  仍需卧薪尝胆

  “在云南,像灯台叶研发成果转化遇到困难这样的事件并不在少数。”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李蓉涛说,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过程中,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要学会先“慢”下来,培育拥有核心技术的“慢公司”,才有可能在复杂的生物医药领域突出重围。

  在李蓉涛看来,云药要进一步做强做大,还需要不断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通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与此同时,还需要政府在标准化和可追溯上下功夫,形成一批具有号召力的云药企业,走出自己的品牌路径。

  近年来,云南省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三张牌”,围绕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的目标,云南将大力发展从“现代中药、疫苗、干细胞应用”到“医学科研、诊疗”,再到“康养、休闲”全产业链的大健康产业,力争实现生物医药工业15%的增速目标。

  在资本上,通过混改,云南白药迎来了大的发展。在2018年6月13日,云南白药股价以每股97.05元收盘,市值达到1010.68亿元,正式跻身A股千亿元市值俱乐部,成为继恒瑞医药、上海莱士和康美药业之后的第四家市值过千亿元的医药公司。另一方面,云南鸿翔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证监会核准的可转让债部分资金用于中药饮片项目扩建,由流通型企业转向生产型企业,计划建成一个具有5亿元至10亿元产能的中药饮片厂。

  高树靡阴,独木不林。云药要做大,成为云南省继烟草之后的支柱产业,还需要“卧薪尝胆”,形成一批具有品牌的生物医药企业。(记者 马苗)

责任编辑:张潇予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