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健康频道 >> 要闻 >> 正文
赶走那只叫抑郁症的黑狗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4日 10:40:02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原标题:赶走那只叫抑郁症的黑狗

什么是抑郁症?抑郁症跟其他的疾病不一样,它不会让我们发烧、打喷嚏、拉肚子,但它造成了严重的痛苦,让患者忘记了怎么享受生活,忘记了快乐。

英国首相丘吉尔终其一生,一直受抑郁症的困扰。他把抑郁症比喻为黑狗,他说他的身心宛如处于人间炼狱,情绪找不到发泄的出口,只能默默承受黑狗的欺凌。此后,黑狗便成了抑郁症的代名词。

抑郁症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的严重精神疾病之一,人们逐渐认识到,抑郁症并不是简单的心理问题,而是大脑发生了病理性改变。在不久前举行的2020腾讯医学ME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对抑郁症的表现、治疗、预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低就诊率、低诊断率造成抑郁症负担加重

中国的抑郁症患者有多少呢?

2019年发表的中国第三次精神疾病调查结果显示,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达到6.8%,也就是说,中国成人中可能有6.8%的人正在得或者是曾经得过抑郁症,这个统计还不包括青少年。

“就此推算,抑郁症患者数量大概在6000万到9000万人之间。发病率超过5%以上的疾病就是常见病、多发病,所以抑郁症是生活中的常见病之一。”陆林说,“女性发病率比男性要高50%左右,老年人抑郁症的发病率也比较高。”

据陆林介绍,当前抑郁症负担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低就诊率、低诊断率。“就诊率低,是因为很多人患了抑郁症不去看病,他不知道抑郁症可以治疗,或者是不好意思去看病,怕别人说自己不好。诊断率低,是因为基层医疗机构中能够看抑郁症的医生不多。在全国地级市以下的医院,很多抑郁症患者的识别率不到20%,大量抑郁症患者被漏诊被误诊。”陆林说。

抑郁症最常见的表现是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兴趣减退,快感缺失,悲伤,严重的甚至会自杀、伤害自己。此外,还有的人话变少了,有的人注意力不集中,有的人不想出门,有的人心慌、心悸、担心。

“抑郁症是一种病因比较复杂的疾病,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我们叫它医源性的表现多种多样的慢性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陆林说,“抑郁症不等于抑郁的情绪。如果一个人持续心情不好达到两周以上,那可能就是抑郁症。如果一个人今天遇到不高兴的事心情不好,过两天好了,那就不是抑郁症,也不需要治疗。”

70%—80%的抑郁症是可以治好或改善的

“抑郁症一定要找专业的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要发现我们心中的黑狗。”陆林说,“如果确诊了抑郁症,一定要进行治疗,70%—80%的抑郁症是可以治好或改善的,只有极小部分治不好,需要长期吃药。”

当然,涉及药物治疗时一定要找医生来开具处方,千万不要自己乱吃药。“什么时候接受治疗,什么时候停药,什么时候加药,什么时候减药,必须要经过医生的允许。”陆林说,“有些人的担心是不必要的,比如担心药物是不是有毒副作用、是不是有依赖性,抗抑郁药大部分都是安全的。”

除了药物治疗,还有物理治疗,比如经颅磁治疗、电休克治疗、迷走神经刺激治疗、深部脑刺激治疗等。

抑郁症治疗的目标是提高临床的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伤残和自杀。另外,有些抑郁症也会复发,所以还要经过医生专业的维持治疗。而很多抑郁症患者经过治疗以后对社会依然有贡献,依然能够实现自己生活的理想和目标。

预防方面,陆林提醒,健康人要学会管理情绪,比如通过心理暗示、注意力转移、自我安慰来减轻压力、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在生活、工作当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我们努力去应对,如果克服不了,就要自我安慰、寻找新的情绪出口,反复的压力容易造成抑郁的风险。”他说,“还要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要擅于与人沟通,理解、帮助别人也是快乐自己。”

运动能改善抑郁症的症状。“每个人每天至少有半小时到50分钟左右的运动时间,每周运动不少于5次,这样的运动量能缓解情绪、减少紧张,也能够预防抑郁症。”陆林说。

消除抑郁症的“病耻感”,摆脱“污名化”

9月1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提出,加大对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群、高压职业人群等抑郁症防治重点人群干预力度。

据陆林介绍,儿童青少年是抑郁症高发人群,因为他们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期间有很多的压力,比如身体生长变化、恋爱问题等。

孕产妇在产后由于内分泌的改变,孕婴激素的改变,导致抑郁症发病风险很高。在西方国家,每4个产后妈妈就有一个是抑郁症。

老年人由于一般都有慢性疾病,退休以后离开了社交,压力会增加,特别是很多老年人配偶的去世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还有孩子离开家,也给老年人造成很大的压力。

这些抑郁症的易感人群需要额外的帮助。“最重要的要消除歧视,社会对抑郁症患者应该包容。抑郁症就像感冒、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非常常见的,大部分人的治疗效果也是很好的。”陆林说,“倾听和陪伴是对抑郁症患者最大的帮助。”

陆林表示,要消除抑郁症的“病耻感”,让其摆脱“污名化”,这样就能够让更多的抑郁症患者得到尊重、得到治疗、得到康复。“社会如果对抑郁症有更多的包容,每一个抑郁症患者都能够及时得到救治、康复,那么整个社会就是一个文明的社会,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他说。(熊 建)

责任编辑:小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