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健康频道 >> 健康扶贫 >> 正文
西畴:“六个巨变”换穷貌展新颜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8日 09:40:59  来源: 国务院扶贫办

  原标题:西畴:“六个巨变”换穷貌展新颜

  西畴县99.9%的国土面积属于山区,石漠化面积占75.4%,曾被外国地质专家称为“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近20年来,西畴结合县情实际,始终咬定石漠化综合治理和脱贫攻坚目标不放松,探索形成“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于2018年成为文山州首批脱贫摘帽县之一,全县实现“六个巨变”换穷貌展新颜。

  从三餐不继到丰衣足食的巨变

  2014年西畴县仍有近4万贫困群众缺衣少食,肉、蛋、奶等更是稀缺品,有近9万群众存在饮水困难。通过大力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强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到2019年底全县粮食产量达11.3万吨,人均425公斤;养殖生猪46万头、肉牛3.5万头、其他大牲畜9.4万头,家禽存栏120万羽。如今,全县群众不再为吃穿发愁,想吃肉就有肉,蛋、豆制品等更是供应丰富。同时,全县累计投入2.27亿元在贫困村大力推进集中饮水、自来水、小水窖等工程建设,共建设小水窖46794口、集中饮水项目646个,累计解决1401个村19.39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全县能通自来水的地方都接上了水管,不通的地方都建了水池、水窖,户均有1口以上水窖。农村集中供水率从2014年底的24%提高到2019年的81%,小水窖供水率从76%下降到19%。当前,广大农村群众都用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告别了为吃水发愁、缺水找水的历史。

  从屋漏房斜到安全稳固的巨变

  2014年西畴县仍有8.6万人住在危房中,经鉴定,其中C级危房有1849户、D级危房19940户。针对这一实际,西畴县始终把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作为主攻任务,实施“安全稳固、遮风避雨”基本建设标准和“一户一方案”改造措施,以及“防止大拆大建、因建房返贫致贫、一拆了之”的基本改造底线。目前,全县累计对2.7万户农村房屋进行安全鉴定,投入资金7.79亿元实施危房改造21789户;同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近千人从贫困山区迁出,在县城边、园区边和乡镇集市进行安置,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全面改善。如今,该县已经没有一户群众住危房,没有一户群众无住房,大部分群众都搬进了新房、住进了洋楼,全面实现从“忧居”向“安居”甚至“优居”的历史性转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巨大提升。

  从缺医愁学到文明健康的巨变

  过去,西畴存在“上学愁、上学难、上学贵”的实际,造成很多家庭弃教、孩子厌学;同时,“不敢生病、生不起病”是摆在广大群众面前的难题,2014年因病致贫返贫人数达4168人。

  为实现贫困群众教育、医疗有保障,西畴县扎实开展以下工作:一是抓实教育扶贫。把县城最好的840亩土地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3.44亿元新建和改扩建校舍15万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从9.85平方米提高到14.85平方米。现在,全县各乡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好的条件用来办学校。已经没有适龄儿童辍学,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极大提高,考上大学的贫困家庭子女一年比一年多。以前,西畴的农村没有一所幼儿园,农村的孩子上幼儿园只能是奢望,现在已建成乡村幼儿园66所,农村3岁以上的幼儿都能在家门口进幼儿园。二是抓好健康扶贫。全面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贫困人口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改扩建县人民医院达二级综合医院标准,新建占地43亩的县中医院、整体迁建县妇幼保健院,新建37个村卫室,每个乡镇均建有1所达到标准化要求的卫生院,所有行政村均建有1所标准化的村卫生室,各医疗机构全部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和医疗保险报销倾斜政策。2019年,有1.1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报销住院总费用4700万元,报销比例达90.96%。三是抓牢兜底保障。实现城乡特困人员供养、孤儿保障、残疾人补助等社会救助政策全覆盖。全县纳入城乡低保对象2.81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的共有1.24万人。

  从人背马驮到四通八达的巨变

  曾经的西畴县,因高山阻隔、土地稀缺,属于人们口中常说的“穷乡僻壤”。经过长期努力,到2014年仍有近1/3的行政村不通硬化公路,近100个自然村不通公路,群众出行及物资运输只能靠人背马驮。针对这一现实,西畴县瞄准构建四通八达公路网目标,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因地制宜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全县投入60.5亿元,新建、改扩建各类公路4000多公里,完成贫困村农村公路隐患整治423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46公里,新改建桥梁15座。目前,全县所有自然村都通了公路,行政村公路硬化率达100%,自然村公路硬化率达99%,农村公路密度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外连内通、通村畅乡、车辆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正逐步形成。

  从难以糊口到收入增长的巨变

  2014年西畴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为2169.25元,大部分群众收入来源单一,主要靠卖土特产、打零工挣钱,难以养家糊口。为解决贫困群众增收难题,西畴县突出打好产业和就业“两张牌”,推动产业扶持脱贫和务工增收脱贫。

  一是抓产业稳增收。通过发展烤烟、木本油料、生态畜禽养殖等富民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合作方式,引进培育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40余个,重点扶持乌骨鸡、香脆李等“一村一品”农特产业,实现产业对有条件、有意愿的贫困户全覆盖带动。发放金融扶贫再贷款21亿元,对贫困户的小额信贷达1.6亿元。二是劳动力转移走出大山赚钱。近几年,全县每年有约7万人外出务工,其中贫困劳动力近1.5万人,贫困劳动力每年获得务工收入超过3亿元。到2019年,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10565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8342元,基本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家庭至少1人就业目标。

  从满目疮痍到山清水秀的巨变

  根据全县石漠化面积占75.4%的实际,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任务高度叠加,在同一个战场必须打赢两场硬仗。过去,西畴县森林覆盖率仅为20%。近年来,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陡坡地生态治理、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因地制宜推广林木、林果、林花、林药、林畜、林菌、林游、林草“八林经济”,发展生态产业,构建绿色经济体系;投入4亿余元,累计完成营造林近50万亩,实施封山育林87万亩、公益林保护61.32万亩等,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68%。将1037名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地选聘为生态护林员,每人年均增加收入8000元,带动1037户3942名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如今,一座座荒山秃岭变成了“绿色城堡”,怪石嶙峋的石旮旯地被改造成“保土、保水、保肥”的台地,宜生、宜长、宜居、宜人的生态环境正在形成,绿色已成为全县各族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美“底色”。

责任编辑:张潇予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