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健康频道 >> 要闻 >> 正文
真实是历史书籍的生命线——《周恩来传略》三版前言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5日 04:00:16  来源: 北京日报

原标题:真实是历史书籍的生命线——《周恩来传略》三版前言

《周恩来传略》,李海文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李海文

现在是《周恩来传略》第三次出版。此书从成书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9年,时间是最好的考验。为什么此书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版呢?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真实,史实确凿可靠。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实。观察历史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对历史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会发生变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历史事实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是凝固的,是不可变化的。从这个角度讲,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书写历史,真实是第一要紧的,是生命力的根本。尊重历史事实是历史工作者遵循的根本原则。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这样写出的历史书籍可以流传一时,但是没有生命力。这本书是在采访同周恩来有过接触和交往的几百名老同志,并翻阅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如《狱中讲演》一篇,是我根据中央党史征集委员会的钱听涛提供的乐于泓原始记录和我采访一位前辈的回忆而写的。

二是全书各自独立成篇,按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这次又增加了7篇文章,有关毛泽东担任中央常委和军委主席的2篇,关于外贸的1篇,外交的2篇,周恩来和邓颖超两地书1篇,“‘文革’中引进价值四十三亿美元的成套设备”事例1篇,共103篇。因为是各自成篇,行文自由,切入点不同于一般的传记,立意新颖。故事有情节,有头有尾,引人入胜。

三是虽然每个故事篇幅不大,但是周恩来重要史实基本不漏。如:周恩来10岁管家,留学日本,信仰共产主义的转变过程,大革命时期在黄埔军校的经历,八一南昌起义,担任中央常委,向各地介绍、宣传毛泽东,建立红军、根据地的经验,支持毛泽东进入中央常委,长征,西安事变,在国统区开展卓有成效的统一战线工作,转战陕北,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国战事,组建政务院,打破帝国主义封锁,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反冒进,领导文化艺术工作,领导“两弹一星”工作,困难时期调查研究,向毛泽东建议解散食堂,日夜操劳解决粮食问题;特别有30篇是关于周恩来在“文革”期间,为保护干部,维持国家运转,发展生产,稳定局面贡献的描写,如处理“九一三事件”、批林批孔、支持邓小平整顿等。此次增加四十三亿美元引进,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恢复中日邦交等篇。一般人都知道1976年1月11日百万人十里长街送总理,却很少人宣传1月15日追悼会结束后,几百万人在寒风中伫立着送总理。这些内容在书中都有展现。

四是题材广泛,不以文害义。提倡不拘一格,从实际出发,不设框框,不以文害义,文章该长则长,该短则短。最短的仅八九百字,最长的达四五千字。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易读易记,便于流传。

五是采用白描手法,文字朴实、简洁、明快。文章虽短,都是几易其稿。如第二篇《绚丽的樱花》,1992年我随中日友好代表团参加中日恢复邦交20周年纪念活动,看到周恩来读书处的模型,回来后写了此文。1999年10月我在村田忠禧先生推荐下到日本参加学术讨论会。当时日本学者矢吹晋先生刚刚出版了《周恩来十九岁东京日记》一书,书中记载周恩来在日本写的日记由铃丁博先生译成日文,由矢吹晋先生增加了对周恩来留学时常去地方及所交往日本朋友的介绍,并附上周恩来读过的日文文章全文。此书一出受到日本青年的欢迎,根据此书还拍了电视故事片。我很想将此书介绍给中国读者,时隔20年终于有希望出版。

在矢吹晋带领下,我考察了周恩来在东京学习、居住过的地方和买过书的旧书店,常去吃饭的汉阳楼。村田忠禧安排一位女留学生陪我到了日暮里灵梅寺院。这是日本美术大学毕业生保田(重右卫门)寄宿之地。因南开大学校董严修之子严智开(季冲)与保田同住,季冲要归国,周恩来搬过去住,和保田君来往很多,保田君为周恩来画了肖像(见周恩来1918年2月1日、2日、6日,3月1日日记,《周恩来早期文集》上册,第325-341页,中央文献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我们见到了灵梅寺院的主持。日本和尚和中国元朝时和尚一样,是可以结婚生子的,寺院主持职务,父子相传。这位主持的祖父接待过周恩来。他详细介绍了80年前的情况,那时,这里是乡下,寺院很小,并不像电视里看到的那么大。主持笑着说:艺术总是会夸大的。保田笔下的灵梅寺院是柴门篱笆墙。我得到保田的年谱和他画的周恩来肖像。又到京都,毛泽东学院院长小野信尔先生拨冗陪了我一天,参观了岚山和圆山等名胜。只有身临其境,才知道岚山在京都的西边郊区,圆山在京都东部。周恩来在京都写的诗,是看到不同的地方的樱花而写的。正因为有了切身的感受,这次将这篇文章重新改过。文章虽短,但是一字一句都浸透着笔者的心血。

由于以上五个特点,此书才会再次出版。考虑到周恩来已经逝世45年,这段历史渐行渐远,为了让年轻的读者看懂,增加了历史背景和画龙点睛的话,并对少数篇幅的排序做了调整。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