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青少年群体是推动建设体育强国的主体,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有生后备力量。
云体竞技抓后备,潮起扬帆筑未来。云南省把加强和改革青少年体育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推动,持续深化体教融合,促进夏季项目与冬季项目、男子项目与女子项目、职业体育与专业体育、优势项目与落后项目平衡发展,加强后备人才培养。
云南省体育局策划推出“深耕后备 逐梦未来”专栏,我们将走进云南省16州(市)和省级训练基地,看青少年体育运动新风尚、竞技体育人才选拔新成效、体育训练设施新升级、优势和潜力项目新发展。敬请关注!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云南西部,山川秀美、文化多样、生态优良,州内居住着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汉族等多个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形成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为了将体育与民族文化资源相结合,德宏州用体育赛事搭建交流平台,用体育活动丰富青少年课余生活,在体教融合背景下进一步统筹体育学校与普通中小学校资源,积极做好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畅通后备人才成长通道,突出优势项目并重点布局基础大项和潜力项目,探索形成竞技体育人才选拔、训练、输送的有效路径。
拓宽选材渠道 完善选拔标准
选材是竞技体育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在资源、经费有限的情况下,高标准、严要求地选拔运动员,能确保选材过程的公平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提高运动队伍的成长速度、训练效率以及比赛成绩,一定程度上降低运动员的淘汰率。然而,在确立严谨细致的选拔标准之余,仍需扩宽选材渠道,积极寻找并吸引潜在的儿童青少年参加选拔。
目前,德宏州主要采取两种方式选材。第一种是由县市体校输送有潜力的运动员到州级体校集训,通过半个月到一个月对学生的体能、技能、文化课程、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最终入选名单。第二种是分散选材的模式,除了县市举办学生运动会时派出教练物色人选外,以德宏州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以下简称“德宏州少体校”)为主的各级体育学校还深入基层,深入乡镇、农村进行人才选拔。“分散选材需要我们深入实地,到德宏州的每一个学校进行人才选拔,挖掘各种类型、风格的运动员,而且当基层运动员得到更多关注和机会时,他们会更加积极地投入训练,这种多元化的人才结构也有助于带动竞技体育项目均衡发展。”德宏州少体校校长刘素秋表示,专业教练和选拔团队在选材过程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每年花费至少25天时间到德宏州各中小学进行选材,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准确判断学生的潜力和发展前景,只有把人挑好了,后期训练才能跟得上,运动队伍的整体水平才能提高。
另一方面,“选星计划”也是对现有的人才选拔和培养体系的补充完善。云南省2023年游泳项目优秀竞技后备人才“选星计划”训练营(第一期)曾在芒市举办,来自全省各地的游泳优秀后备人才和教练员参与训练选拔。据德宏州少体校游泳队教练周建怀介绍,“选星计划”遵循科学选材理念,根据人体形态、机能、神经类型、生化指标、运动素质、专项素质等维度综合评价体育苗子,能够使更多具有竞技天赋和潜力的优秀后备人才脱颖而出,让儿童青少年更早地接触科学和专业的训练方法,并为他们提供进入更高、更专业平台训练的机会。
深化体教融合 注重文体兼修
目前,德宏州普遍采用体育学校与普通中小学生合作办学的模式,体校负责运动员的选拔、训练、比赛、住宿,普通中小学校保障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以德宏州少体校为例,德宏州少体校与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德宏州民族初级中学、芒市第七小学合作,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从小学阶段开始,就为运动员提供与普通学生相同的教育资源,确保他们在接受体育教育的同时,也能接受相应的文化教育。中学阶段,则设立专门的体育特色班级,为运动员提供更加专业的训练。针对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日程,学校制定了灵活的教学计划,确保运动员在不影响训练的前提下,能够跟上学校的教学进度,对于因训练和比赛而错过的课程,学校应提供补习和辅导服务,帮助运动员弥补知识漏洞。
李祖爱是德宏州少体校举重队主教练,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已任教29年。他带领着德宏州少体校举重队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拼搏,执教过的运动员在省级赛事累计夺得金牌150块。训练上,李祖爱有自己的一套经验做法,他认为:“举重项目训练周期比较长,要想出成绩基本上都要有6年以上的训练经历,刚招收上来的学员年龄小、身体天赋尚未得到开发,把身体素质练好了以后,才开始纠正动作、上器械、练力量,这样循序渐进地训练既符合学员的身心发展规律,又能把学员队伍稳住。”李祖爱不仅训练抓得严,对文化课学习也非常重视。“文化成绩是第一位的,训练是第二位的。从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来看,文化课成绩比较好的学员,在训练上的领悟力与进步空间也比较好,把文化成绩提上去,才能让学员的训练及以后的升学就业有比较好的保障。”李祖爱说。
学训并重,才能让运动员追求体育发展的同时,补齐文化学习短板。对此,芒市教育体育局制定出了一系列符合实际的执行方案,明确1所高中+7所初中+N所小学的“一条龙”培养模式。如:芒市第一中学先根据现有师资专业水平、确定开展男女篮球、男女足球、男女排球、田径、武术、体操项目特长生培养,由芒市第一中学负责指导对应的7所初中,7所初中负责指导对应的N所小学,由高中、初中、小学组成对口升学单位,开展相同项目体育训练,解决体育人才升学断档问题。瑞丽市教育体育局则是根据项目设置,谋划好“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项目布局,选择适合的学校共同组建训练队伍,实现体校与学校的联动,共建共用,优化整合,不断促进体育人才的补充,逐步完善梯队建设。
关注基层发展 守护人才成长
据统计,1958年以来,德宏州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9枚金牌,全国运动会中获12枚金牌,58次刷新省级纪录,4次刷新全国纪录,2次刷新亚洲纪录。培养了标枪运动员李宝莲,击剑运动员刘云宏、自行车运动员匡云祥、铅球运动员匡小云、中长跑运动员思单干等一批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目前,在役健将级运动员有摔跤运动员龙佳、跳台滑雪运动员彭清玥等。
在德宏州开设的项目中,游泳为省布局的一类重点项目,2015年获批“一州市一精品项目”,获省级专项经费支持。2020年获批云南省铁人三项项目(游骑、游跑)省级运动队后备队(2021年1月-2024年12月)。举重、排球、田径(投掷、短跳)是省二类重点,举重项目于2009年12月被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排球项目于2022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批准为“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2022-2025)”。
针对县(市)体校还存在硬件设施不完善、招生困难、教练紧缺等问题,德宏州科学合理开展体校设施改善项目,狠抓教练员、运动员、后勤保障管理人员三支队伍管理,完善学校体育联赛制度,积极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校内联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建构全员覆盖、人人参与的中小学生体育联赛体系;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担任、兼任体育教师的渠道,设立学校教练员岗位;提升学校体育老师、教练员业务水平,支持中学阶段优秀体育传统特色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建立健全由小学、初中、高中组成的“一条龙”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保障相同运动项目体育人才对口升学;加大体育专项经费投入力度,为优秀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提供保障。
良好的学习、训练、生活环境对运动员的全面发展、竞技水平的提高以及未来职业生涯的拓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德宏州少体校田径投掷项目运动员王根赢曾在云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中获得金牌,他表示,体育改变了他的生活,通过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他可以接受专业训练、获得奖学金,也可以结交来自不同地区的优秀人才,开阔自己的眼界。在云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中,德宏州排球队获得了5枚金牌,女排队队员杨杏明表示,在训练和比赛中经常面临压力和挑战,但这有助于培养她们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意志,通过团队合作和竞技对抗,她们可以学会更好地管理情绪、保持冷静,并在关键时刻拥有出色的发挥。她对于球队现在的管理十分满意,她也希望未来能打出更好的成绩,让自己能通过体育特长进入知名大学或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未来,德宏州还将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抢抓体教融合机遇,建立起从小学、初中、体校到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省级专业队的一体化人才培养输送体系,为后备人才的发展明确渠道,拓宽出路。
云南网记者 徐永进 通讯员 周罗希 实习生 吴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