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健康频道 >> 体育 >> 体育要闻 >> 正文
深耕后备 逐梦未来丨昆明:发挥核心引领功能 提升体育后备人才学训效果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18日 15:09:00  来源: 云南网

  【开栏的话】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青少年群体是推动建设体育强国的主体,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有生后备力量。

  云体竞技抓后备,潮起扬帆筑未来。云南省把加强和改革青少年体育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推动,持续深化体教融合,促进夏季项目与冬季项目、男子项目与女子项目、职业体育与专业体育、优势项目与落后项目平衡发展,加强后备人才培养。

  云南省体育局策划推出“深耕后备 逐梦未来”专栏,我们将走进云南省16州(市)和省级训练基地,看青少年体育运动新风尚、竞技体育人才选拔新成效、体育训练设施新升级、优势和潜力项目新发展。敬请关注!

  一直以来,昆明市健全完善竞技体育管理机制,建立多层次训练网络,畅通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输送渠道,竞技体育水平处于全省领先位置。昆明市体育学校作为云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人才选拔、培养和输送中发挥着全省“火车头”的作用,为省级及以上高水平运动队输送运动员,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为社会培养优质体育专业人才,为云南体育打造“高原训练胜地、户外运动天堂、四季赛事乐园”的金字招牌贡献昆明力量。

  巩固训练体系 发挥核心作用和引领辐射功能

  持续巩固昆明市体育学校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和引领辐射功能,是昆明市培养并向上级运动队输送人才的有力保障。近年来,昆明市体育学校面临着招生难、升学难、就业难的问题,各县(市、区)基层业余体校规模受到限制,教练员编制逐渐减少。并且随着机构改革的不断推进,有些县(市、区)撤销了基层业余体校建制,这无疑让昆明市的选材体系受到了一定影响。面对困境,昆明市体育学校探索出了一条人才培养新途径,逐步形成以昆明市体育学校为核心,对全市竞技体育项目进行重点布局的选材机制。

  昆明市体育学校与红旗小学、经开三小、昆八中、官一中、西山区一中等昆明市的中小学校实现合作办学,采用“教练下项目、项目下学校、学校建基地”模式,定期派出体校教练员到合作学校组织或参与运动队训练,积极推动后备人才选材关口前移,切实提高合作学校相关项目的竞技体育水平。同时,也为合作学校里热爱体育的运动员苗子搭建了训练成长的平台。2024年4月28日,昆明市体育学校与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签署了共建“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协议,旨在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完善项目梯队建设,共同完成青少年体育运动员苗子的挖掘和培养。

  据昆明市体育学校校长何伟翔介绍:“为进一步拓宽体育人才的培养渠道,学校要求教练员加强对基层训练点的指导,有计划地对重点运动员进行训练培养和观察,力求在全市范围内不放弃任何一个在运动项目中有天资、有潜力的孩子,实现体校优质训练资源和优质教育资源有机互补,创建以大学、中学、小学为合作项目基础的体育运动实训基地,以专业带动普及,以普及促进发展,全面提升昆明市体育教育和青少年体育运动训练的质量,不断夯实昆明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根基。”

  近年来,昆明市体育学校持续打造优势项目,巩固学校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中的主阵地作用。在第7至15届云南省运动会中,昆明市体育学校均代表昆明市组队参加,并蝉联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第一。目前,学校设田径、游泳、摔跤、排球、射击、射箭、皮划艇、体操、武术等22个项目,其中,自行车项目是昆明市体育学校的重点优势项目之一。自1984年组建自行车队以来,昆明市体育学校一直致力于青少年自行车后备人才的培养,现已形成了独具特色且全国领先的选拔、培养、训练、竞赛一体化的“昆明发展模式”。目前,昆明市体育学校自行车队已向云南省自行车队等上级单位培养输送了72名运动员,这些运动员多次入选国家自行车队,代表中国参加自行车世界杯、亚运会、亚洲锦标赛等国际级比赛。据不完全统计,他们在各项赛事中获得金牌100余枚,为云南省争得了荣誉,为中国自行车运动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自行车队主教练李新文说:“昆明自行车队是云南省体育局指定的省级运动队预备队公路项目训练点,每年组织两次的昆明市自行车比赛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人才选拔机会。昆明市自行车项目的梯队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属于较高水平,在昆明市下辖的区、县中,有14个学校都在开展自行车项目的训练。”

    深化体教融合 提升体育后备人才学训效果

  走稳体教融合之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昆明市竞技体育处于领先的关键。目前,昆明市体育学校采用“三集中”+“业余走训”的复合型教学模式,打造教育教学与体育训练的长期联动、长效合作机制,最大程度解决了青少年运动员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矛盾的问题。他们针对体校内部的学生实行“三集中”管理模式,即集中食宿、上课和训练,学生全天都在体校接受封闭管理。“业余走训”则是针对在普通学校就读的学生,每天下午课后和周末前往体校或与体校合作的学校进行训练,实现学训并重。通过这种灵活的复合型教学模式,无论是在体校全天候训练的学生,还是在业余时间接受专业指导的学生,学业上都有了较好保障,竞技体育专业训练方面的需求也得到了充分满足。

  面对运动员文化学习短板问题,昆明市体育学校创建了“教随训走,培育‘双优’”的党建品牌,倡导教训结合,强调学练并重,解决运动员文化学习的问题。学校打破固有的传统校内教学模式,创造性地将课堂开设到训练场上,确保了运动员在训练之余能够及时接受文化教育,保证运动员“双优发展”。此外,学校在确保不影响运动员正常训练的前提下,通过“送教入队”的方式,通过派遣教师深入到各个运动队,灵活安排教学时间和地点,充分利用运动员的碎片化时间,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帮助,既保证了运动员训练常态化,又有效解决了文化学习时间不足的问题,使得运动员的文化成绩得到提升。

  近年来,昆明市体育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有杭州亚运会女子龙舟200米、500米、1000米直道竞速赛获得3枚金牌的王莉,她也成为了云南历史上首位亚运会三金得主;有夺得杭州亚运会田径混合35公里竞走团体金牌的运动员贺相红;还有获得亚运会山地自行车越野赛银牌的袁金伟。此外,学校还依据自身体育优势指导学生参加高考,向高等院校进军。针对竞技水平已经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标准,但达不到输送要求的这部分运动员,学校指导他们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考试,以此路径进入本科院校就读。对于没有运动员等级证的学生,学校则指导他们参加云南省高职单招考试以及“三校生”高考,从而让他们获得继续提升学历的机会。以2023年毕业生为例,中专三年级有54名学生参加体育单招考试,共计有25名学生被本科院校录取,本科升学率达46.29%,28人参加高职单招考试,20人被大专院校录取,录取率达到71.43%。

  未来,昆明市将逐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全市青少年竞赛体系,实现以赛促练,达成锻炼队伍的目的。同时,昆明市体育学校还将鼓励各县(市)区积极申报市级联办训练点,确保训练项目落地落实,训练梯队有序衔接,推进全市青少年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高质量发展,创造体育工作新局面。

  云南网记者 徐永进 通讯员 王安卓 范馨梅 实习生 李沁璇

责任编辑:阎素素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