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正确烹饪,让食物更安全
新春佳节,走亲访友,免不了各种聚餐。聚餐难免会多吃,除了要防止暴饮暴食引发急性胰腺炎等疾病外,还需警惕冬季食物中毒。近日,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诊科就收治了几例中毒的患者。雨花区的刘莉(化名)与朋友聚餐吃烧烤,结果两人全都上吐下泻,入院后,经化验检查,均被诊断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医生分析原因,与他们所吃的牛羊肉未充分烤熟有关。
该院营养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孙艳介绍,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最常见的食物中毒,我国以沙门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为主;其次是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畜肉类及其制品居首位,其次是禽肉、鱼、乳、蛋类;植物性食物如剩饭、米糕、米粉等,易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中毒表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如何防范细菌性食物中毒呢?孙艳表示,加热杀灭病原菌,是防止大部分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大的肉块,应使其中心温度至少加热达到80℃并持续12分钟,即肉中心部位变为灰色而无血水,以便彻底杀灭肉中可能存在的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鱼、虾、蟹、贝类也应煮透,蒸煮时需加热至100℃,并持续10~30分钟以上。对凉拌食物,要清洗干净后置于食醋中浸泡10分钟,或在沸水中漂烫数分钟以杀灭副溶血性弧菌。
孙艳表示,霉变甘蔗中毒,也好发于冬春季节。甘蔗经过3个月储存后,其受到甘蔗节菱孢霉菌的污染概率为34%~56%。霉变甘蔗怎么鉴别呢?霉变的甘蔗质地较软,瓤部外观色泽比正常甘蔗深,一般呈浅棕色,闻之有霉味,其毒素对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有较大的损害。防止霉变甘蔗中毒,主要在于预防,即不吃霉变的甘蔗,同时严禁销售已霉变的甘蔗。
此外,还需警惕亚硝酸盐中毒。蔬菜在生长过程中,可以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硝酸盐,若储存过久,尤其是腐烂时及煮熟后放置过久,其原有的硝酸盐在其还原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而腌制不久的蔬菜也含有大量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中毒的主要症状为口唇、指甲以及全身皮肤出现青紫等组织缺氧表现,也称为“肠源性青紫”,有头晕、头痛、乏力、胸闷、心率快、嗜睡或烦躁不安、呼吸气促等表现,伴有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惊厥、大小便失禁等。预防蔬菜亚硝酸盐中毒,应保持蔬菜的新鲜,勿食用存放过久或变质的蔬菜,剩余的熟蔬菜不可在高温下存放过久;腌制时所加盐的含量应达到12%以上,不吃腌制不透的腌菜,至少要腌制15~20天再食用。
在植物性食物中毒中,孙艳提醒,大家还需注意,未煮熟的四季豆、发芽的马铃薯、新鲜的黄花菜、泡发久置的黑木耳中,都含有毒素,均需合理烹调或避免食用。(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彭喜春 朱文青)